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之瑜:透過李安學習看奧斯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0 00:30:46  


 
  當台灣主義碰上奧斯卡 

  近年來台灣主義甚囂塵上以後,根據自我宣告愛台灣的人的政治標準,李安其人可能構不上愛台灣。更麻煩的是,他的電影中一向是百家交匯,從來不是從某個特定角度出發,因此不能直接得出他對台灣的政治認同。

  於是,若有人不贊成李安這種台灣性有些模糊的風格,便只好從關於奧斯卡獎的各種政治,來分析李安的得獎,也許相信這樣就可以降低他得獎的品質,而訴諸於不是導演水準的其他因素。這樣的話,他們情感上覺得李安不夠台灣,就可以得到宣洩。不論是新華社剪裁後的報喜,或是對李安台灣性模糊有所不安而對他得獎給予夾帶著酸意的恭賀,前者想要遮掩台灣,後者不想要不夠台灣的人代表台灣,兩者方向相反,但是卻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他們都不敢直接忤逆奧斯卡獎。

  簡言之,不論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得出什麼樣對李安得獎的反應,他們放棄了任何對奧斯卡的直接質疑。他們共同以奧斯卡獎為前提的思維方式,與其說是鞏固了李安,不如說是鞏固了奧斯卡。奧斯卡獎像是一個模板,各方拿著這個模板貼到他們心目中的李安身上,然後把模板以外的部分都剪裁掉,這樣就可以在不忤逆奧斯卡獎的前提下,但又用奧斯卡獎把李安完全遮住。這樣一來,看到的就只是奧斯卡獎,或揣摩奧斯卡獎所想要呈現的李安,而不是從李安角度看到的奧斯卡。在台灣慶祝的人,看到的正是被奧斯卡獎認可的李安,他的成就,他的家人,他所在的台灣的成就等等。這些,若沒有奧斯卡獎當然就都看不到。
 
  奧斯卡是如此的政治正確,導致對不在乎電影,只在乎奧斯卡的官方新聞社也不得不湊熱鬧。然而在台灣,奧斯卡的政治正確比在大陸還高,因為台灣比大陸更活在歐美的愛憐中。甚至,愛台灣這個口號的政治正確性,都不比奧斯卡獎更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