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鄉裂痕猶存 和解之路更艱難
1、社會嚴重對立 微笑之國裂痕加深
“紅衫軍”示威所引發的暴力衝突,曾讓很多人困惑不已:曾經溫和的“微笑國度”怎麼會變得如此陌生?然而,或許正像其他國家一樣,每個國家都有其多面性,世人以往更多看到了其“微笑”的一面,卻忽視了“微笑國度”的另一面:貧富差距、社會對立。(廣東《廣州日報》)((北京《環球時報》)
從深層看,“紅衫軍”與泰國政府的衝突是泰國社會結構分化的結果。泰國社會主要由精英階層和貧民組成。2001年他信當選總理後,推行“草根政策”,深得貧窮民眾擁護,但遭到精英階層抨擊。經濟層面,精英階層利益受損;政治層面,親他信的為泰黨和以民主黨為首的執政聯盟矛盾難以調和;社會層面,支持他信的“紅衫軍”和反對他信的“黃衫軍”長期對峙;地域層面,占全國人口近三分之二的北部和東北部民眾支持他信,首都曼穀和周圍民眾則支持民主黨。貧苦民眾與精英階層的利益衝突是泰國亂局的根源所在。(山東《大眾日報》)
對泰國政局稍有關注的人都知道,泰國近年來所有的反政府示威,都與流亡國外的前總理他信相關:“紅衫軍”想要他信回來,“黃衫軍”決不接受他信或者他信勢力上台。
前總理他信2006年9月被一場軍事政變推翻。此前,2006年1月,他信家族擁有的西那瓦集團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之間的一樁高達738億泰銖(約合18.8億美元)的交易引發爭議,他信被指責利用政治權力為家族牟利。20多個民間組織組成了“人民民主聯盟”(民盟),不斷組織反他信的大規模集會,並最終引發軍事政變。
2007年12月,泰國舉行議會選舉,以“選沙馬,得他信”為口號的人民力量黨上台執政。然而,連續兩屆政府總理沙馬和頌猜都被民盟的支持者“黃衫軍”稱為“他信的傀儡”。“黃衫軍”2008年舉行了長達8個多月的大規模街頭示威,並一度占領曼穀兩座機場。同年年底,民盟支持的阿披實聯合政府上台,“黃衫軍”滿意而歸。但支持他信的“反獨裁民主聯盟”支持者又組成“紅衫軍”,指責現政府是“非法奪權的產物”,屢次走上街頭,舉行動輒數萬人參加的示威活動。
今年2月,泰國最高法院判決他信在擔任總理期間以權謀私罪名成立,沒收他信及其家族違法所得的約合14億美元的財產。3月14日,“紅衫軍”發動本輪反政府示威,要求阿披實政府解散國會下議院,重新舉行大選。儘管他信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刻意與“紅衫軍”示威保持距離,但有媒體指出,在過去兩個多月中,若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最多時十幾萬、最少時也在五六千人的示威民眾何來免費飲食?(北京《世界新聞網》)
2、動蕩根源未消 紅衫軍斬草難除根
軍隊驅散示威活動,大部分示威者無奈返鄉。但是,風波並沒有真的結束。陳養望先生說,老百姓的生活如果沒有改變,“紅衫軍”還會再回來。如何真正縮小貧富差距,提高北部、東北部農民以及城市貧民的收入是泰國政府必須考慮的問題。
有評論認為,連續數年的政治鬥爭顯示泰國社會已經分化成貧富、南北、中下層和上層精英階層的這種巨大的社會裂痕,通過這次衝突使雙方的矛盾更加尖銳了,雙方和解的空間更小了。但另一方面,“紅衫軍”聲勢浩大的示威也使政府和曼穀的精英階層、傳統勢力認識到,這種民意的呼籲和政治訴求不可忽視。(北京新華網)
紅衫軍的政治訴求——更平等的利益分配、更公平的社會秩序,卻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貧富之間、城鄉之間的對立,更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他信或他信的政黨被邊緣化,紅衫軍依然會以不同形式繼續存在,並在鬥爭中湧現出新的領導人,這些領導人的風格、號召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日後泰國政治格局的演變。(北京《青年時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