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回應突發事件時,會迅速向衝突附近基地和航母部署大量戰機。在距離更遙遠的地方,其會部署少量轟炸機、空中加油機和情報、監視和偵察(ISR)飛機。從數量上講,美國戰機大大超過任何一個敵人。這些戰機會迅速取得空中優勢,進而使情報、監視和偵察飛機以及加油機盡可能的靠近敵方。美國空海兩軍在空戰中獲得壓倒性優勢,且成功壓制敵方防空力量後,美國空優將擴大至敵方領土,使戰機與轟炸機可晝夜不停的對地面目標或地面力量發動奇襲與空襲。
然而,中國地對空導彈、空對空和空對地戰機和反介入導彈能力的提高,如果還伴隨著適當的訓練和支援,就會對這種空戰範式構成一系列連鎖挑戰。美國在該地區的基地選擇與中國基地打擊能力之間存在的不協調是這一問題的根源。如果航母在台灣附近,或位於日韓兩國的空軍基地,就會因遭遇解放軍攻擊導致艦載機起飛架次被大幅限制,或者,從政治角度出發,解放軍給美國構成的威脅使之無法利用這些基地。這樣一來,從諸如關島等距離更遠的基地採取行動已成為剩下的唯一選擇。此外,正如前文所述,解放軍對距離較遠的美軍基地構成的威脅也在日漸增加,尤其是對諸如空中加油機、轟炸機和ISR飛機等仍需要長跑道起飛的大型飛機而言。一旦關島基地遇襲擊,戰機起飛架次受限,或幹脆無法起飛,那麼美國就只能依靠很少的(如果有的話)陸基戰機選擇了。
反介入威脅帶來的戰機起飛架次威脅還會造成若干次級影響。例如,作戰初期,美國空軍的任務之一可能是維持空中優勢。過去美國戰機數量與中國不相上下,性能還超過中國戰機。不過,在不久的將來,如果美國基地遇襲,那麼中國戰機出動架次就有可能超過美國,而且中國也開始逐漸靠近占美戰機中大部分的四代機的能力。而且,地對空導彈威脅將進一步惡化這種情況--從中國大陸發射的地對空導彈可觸及台灣附近,艦基防空力量又能進一步將這種威脅向前推進。為了規避地對空導彈,非隱身四代機要麼被迫呆在台灣後面,要麼在低空行動,這會進一步使之在空戰中處於劣勢。雖然美國正在現代化其戰機機群,維持其性能優勢,但F-22戰機和F-35戰機列裝的推遲,意味著這種差距在近期內不可能會被彌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