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盤根錯節彼此牽制 博弈東亞大棋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6 00:16:37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第一財經日報刊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的文章指出,2010年底,關乎世界與地區秩序的系列峰會“雲集”亞太,多種力量相互交織,彼此牽制,使原本重重叠叠、盤根錯節的東亞地區合作結構更加複雜,地區合作的方向愈加不明。中國的地區合作戰略在即將到來的2011年面臨新挑戰,客觀要求我們高瞻遠矚,撥雲見日,抓住主要矛盾,堅定戰略自信,確保地區共贏戰略的穩步推進。

  開創地區合作典範

  2010年年初,以東盟為基點的五組地區合作軸(中國—東盟、日本—東盟、韓國—東盟、印度—東盟和澳大利亞—東盟FTA)同時啟動,東亞地區合作結構可謂複雜。但這並不是阻礙地區合作縱深發展(000001,股吧)的主要矛盾,相反,多輔多軸型的地區合作機制反映了東亞地區特有的多樣性現實,有利於推進基於共同利益的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地區合作進程。

  東亞金融危機後的1997年年底,“東盟首腦會議”特邀中日韓領導人列席會議,由此形成了地區合作機制上的“東盟+中日韓模式”雛形。1999年正式確立。這一形式包括兩個含義:

  一是東盟10國作為一個整體,與中日韓構建合作機制,而不是東盟10國分別與中日韓構建合作關係。這有利於促進東盟整合,也確保東盟在地區合作機制構建中的主導地位,即東盟喜歡表述的“主駕駛地位”。2001年中國率先與東盟達成協議,決定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談判進程,開啟了在“10+3”下展開“10+1”機制的先河。自貿區於2010年正式啟動。在此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充分尊重東盟的主導地位,始終遵循和平合作、平等互利,構建共同利益,確保共贏的原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