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領導人的“航母夢”
60年前提出計劃,改革開放後加緊實施
“中國不搞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上世紀80年代,時任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上將,曾如此表達他對航母的渴望。其實,渴望擁有航母的中國人,遠遠不止劉華清一人,也不止他這一代。
中央軍委提出建航母計劃
中國人的“航母夢”由來已久。1928年,國民黨海軍將領陳紹寬,就曾提出花2000萬元建造航母的計劃。當時還是航母發展的初期,距世界上第一艘航母誕生,剛剛過了10年。但是,由於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原因,這一計劃最終沒能成為現實。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內憂外患,國防建設被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就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海軍的建設相對耗資大、見效慢,但毛澤東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1953年2月,他提出:“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1958年6月,毛澤東又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強調說,繼續加強陸、空軍建設以外,必須大搞造船業,大量造船,建設“海上鐵路”,以便在今後若干年內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隨後,中央軍委提出了發展遠洋海軍的船舶工業8年建設計劃。這個計劃分為兩步:第一步,以導彈為主,潛艇為重點,同時發展中小型水面艦艇;第二步,建造航空母艦。
不過,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缺少現實基礎。由於長期戰爭的破壞和大範圍的人才流失,當時,中國實力最雄厚的江南造船廠,也造不出一條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萬噸級貨輪。20世紀60年代以後,蘇聯停止對我國的技術援助。我國雄心勃勃的船舶工業8年建設計劃,最終只能停留在紙面上,“航母夢”隨之變得遙遙無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