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潛力的對比F一16是從空戰飛機逐步改進為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而現在,它在美國空軍中的地位主要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兼顧空戰,作為F一15戰鬥機的補充。F一16通過多次改進,增重較多,雖然也相應地增大了發動機推力,但是瞬間盤旋性能下降很多。限於F一16的氣動特性.在它所擅長的範圍內已經發揮得比較完善,若再要提高機動性能,只能對全局做重大調整,這樣做的現實意義不大。因此,F一16今後的改進主要體現在航電和武器系統上。
而殲一10在研製時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有許多設計在工程化之後還沒有達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機動性能上仍有明顯的提升空間。例如,殲一10在複合材料的使用上留有餘地,通過增加複合材料用量可以明顯降低飛機重量。殲一10如果採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能大幅提高爬升性能和穩定盤旋性能。殲一10的飛控系統將限制迎角定得比較保守,而大後掠角三角翼的失速迎角一般都比較大(35度~40度),通過對飛控系統的改進,或者增加向量推力,可以放寬飛行迎角的限制,發揮殲一10的升力特性。
殲一10的航電和火控系統在設計時應該考慮了現代戰鬥機航電和武器系統不斷升級的需要,在軟體上作了充分考慮。在更改了航電設備的硬體,或者增加了某種武器之後,相應的控制軟體能夠比較方便地升級,而不需要像過去的戰鬥機那樣,每做一次修改都要出一個改型。這得益於最近二十年來信息技術上的飛速發展,晚誕生的飛機在資訊化水準上的優勢遠遠超過前代飛機。例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先進戰鬥機,其控制電腦的運算速度是每秒幾十萬次的水準,而現在普通CPU都已經達到幾億次的運算速度。運算速度相差這麼大,設計者在設計航電系統的控制軟體時所考慮的複雜性就完全不同,設計出來的軟體的完備程度也完全不同。
通過對發動機、結構和航電系統的改進,殲一10的對空作戰能力可以接近號稱三代半的“颱風”和“陣風”戰鬥機,超出一般的第三代戰鬥機。
F一16研製於三十年前,在當時採用了許多先進的航空技術,例如放寬靜穩定度、隨控佈局、電傳飛控、邊條翼佈局等,開創了戰鬥機的一個新時代。但是,時代總是發展的,例如空戰觀念的巨大變革,資訊化技術的飛速發展,這在F一16研製的年代不可能都預見得到。
因此,後研製的殲一10在設計觀念上有許多地方要比F一16先進,雖然殲一10目前在某些單個設備的功能上還比不上F一16,但它最後所能達到的整體性能要明顯高於F一16。殲一10的研製,達到甚至超過了它研製期間我國航空技術的水準,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鬥機。(來源:《兵器知識》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