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揭秘美軍首批量產型鰩魚級核潛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7 14:01:32  



  鰩魚級總共建4艘,分別是SSN-578“鰩魚”號(Skate)、SSN-579“劍魚”(Swordfish)、SSN-583“棘靛魚”號(Sargo)和SSN-584“海龍”號(Seadragen)。在鰩魚級的第4般“海龍”號尚未開始建造時,美國海軍正在開展巡航導彈潛艇的研製,為了加強對巡航導彈提供隱蔽的制導能力,“海龍”號上增加了巡航導彈的制導裝置。1957年1月,鰩魚級中的4艘核潛艇尚未全部建成,為了提高和改善水下攻擊能力,首部魚雷發射管巾的4具及2具尾魚雷發射管就被改為線導魚雷的發射方式。

  還在鰩魚級的設計和建造期間,美國海軍就在以下三個方面對其後核潛艇發展的基本方針做了預先謀劃。

  其一,當潛艇核推進技術達到相對穩定後,應該使反應堆的研製工作儘快進入系列化,這樣可以根據不同的軍事需要,選用不同性能指標的反應堆,建造具有不同性能的核潛艇。

  其二,當具有試驗性質的“鸚鵡螺”號和“海狼”號建成之後,特別是它們的諸多優點在多次試驗、演習和訓練中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後,核潛艇應該採取批量建造方式,這樣既能迅速建立一支威力強大的核潛艇艦隊,又能降低研製和建造核潛艇的成本。

  其三,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批量建造高潮,必須擁有相當數量的具有建造核潛艇經驗和能力的造船廠家。因此,電船分公司承擔建造鰩魚級的首制艇“鰩魚”號,該級其他3艘的建造任務則由朴茨茅斯海軍造船廠和瑪爾島海軍造船廠承擔。

  不可低估的影響 難以克服的缺欠

  在美國海軍核潛艇的發展歷史中,鰩魚級的建成服役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和意義。

  第一,表明美國海軍在研製核潛艇方面經歷的漫長試驗階段已經基本告竣,它標誌著美國海軍從此開始邁入組建核潛艇艦隊的階段。

  第二,鰩魚級的4艘核潛艇,裝備了功率相同,但是型號不同的兩種小型核反應爐。它表明美國海軍在“鸚鵡螺”號和“海狼”號核潛艇研製的基礎上,不僅解決了潛艇艇體與反應堆的協調問題,而且在潛艇反應堆的研製方面,朝著更加成熟化、多序列化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第三,鰩魚級的建造向世界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核反應爐不僅可以裝備在大型潛艇上,而且也可以裝備在排水量大約為2800噸的中型潛艇上。因此,鰩魚級不僅預示了製造未來小型核反應爐的可行性,而且也指明了小型核潛艇的發展遠景。

  第四,鰩魚級服役後開展了多方面的試驗,演習以及水下遠航等活動。1958年2月25日~3月4日,“鰩魚”號核潛艇橫渡了從南塔凱特至波特蘭之間的大西洋。在橫渡大西洋期間,“鰩魚”號核潛艇總共航行了203個小時,航程達3161海裏,其中水下航程為2828海裏,平均航速為15.6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