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當鰩魚級的其餘3艘後續艇相繼服役之後,均參加過各種試驗和演習,並且多次到北極冰下海域進行了遠航行動。
1958年8月12日,“鰩魚”號核潛艇通過了北極點,在這次北極遠航過程中,曾經9次在北極海域的浮冰裂縫上浮水面。1958年10月23日,在夏威夷海域的演習中,“棘鬣魚”號利用水下發射魚雷的方式將“奇坦德郡”號靶船擊沉。
1960年2月9日,“棘鬣魚”號在北極點破冰上浮。1960年8月25日,“海龍”號核潛艇經由加拿大北部的西北航道到達北極點之後在北極點破冰上浮。
另外,“鰩魚”號由大西洋北上,“海龍”號由太平洋北上,這2艘核潛艇各自經過遠航之後在北極點的浮冰下會合,並於1962年8月2日在北極點同時破冰上浮。然後,這2艘核潛艇叉進行了水下協同反潛搜索作戰演習。多次北極遠航活動,除了搜集到了許多極有價值的軍事資料資料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美國海軍的核潛艇積累了在北極海域水下的作戰經驗。這些經驗為日後美國海軍在北冰洋海域部署核潛艇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並且還為美國海軍後來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北極海域冰下的隱蔽活動提供了先決條件。
但是,鰩魚級也在建成服役之後的實踐運行活動中暴露出許多缺點和不足。如果按照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攻擊型核潛艇的標準來衡量的話,鰩魚級無論在主尺度還是在排水量等方面都顯得有些過小,艇內的居住生括和工作環境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水準。
另外,該級核潛艇的水下航速偏低,艇上空調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比較差,成為艇上易發事故的主要隱患之一。鰩魚級上使用化學氧氣發生器和液態氧作為氧氣源。一般地說,液態氧是易於發生事故的重要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