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剖析中國海軍常規潛艇發展歷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7 09:03:54  


中國海軍部隊大量列裝的新型宋級常規潛艇。(資料圖)
  在我國海軍建設上,向來有潛艇與航母之爭,至今仍無定論。不過從我國海軍所面對的海洋地理態勢和可能的作戰對手特點看,重點發展潛艇戰力,無疑是一項較適宜的選擇,航空母艦則是好看但卻昂貴的東西。

  在我國海軍潛艇中,核潛艇風頭最勁,但因數量有限,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是常規動力潛艇。到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已先後研製生產過五種常規動力潛艇,建造總數超過一百三十艘。在我國海軍武庫中,論噸位、論數量,至今沒有任何其他類型艦艇的建造和裝備規模超過常規潛艇。可以說,常規潛艇部隊一直是我國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90年代之後,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宋”級常規潛艇開始裝備部隊,向俄羅斯採購的“基洛”級常規潛艇也進入現役。隨著新一代潛艇的陸續服役,我國常規潛艇的戰力必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本文擬對我國常規潛艇發展歷程加以回顧。

  一、我國常規潛艇的鼻祖:6603型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配合解放沿海島嶼,抵禦國民黨軍隊對沿海地區的騷擾,捍衛領海主權和保衛海上交通線。當時,同樣年輕的海軍航空兵僅有有限的對海攻擊能力,需和空軍一道同國民黨軍隊爭奪台灣海峽的制空權,無法對水面艦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護,因此,對沒有全程空中掩護的海軍來說,潛艇是最好的“戰略”武器,它可以在水下遠航巡弋,又能隱蔽接敵突然進攻。基於這種認識,1950年底,人民海軍正式向前蘇聯提出訂購潛艇並培訓學員的要求。1951年4月,海軍成立了潛艇學習隊,到前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分隊學習。1952年5月,我國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島建成。1954年6月,人民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成立,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

  與此同時,我國自制潛艇的計劃也已醞釀成熟。1953年6月4日,中蘇簽訂了“六.四”協定,蘇方有償轉讓W級(613型)常規魚雷潛艇的建造權,提供成套器材設備和設計圖紙資料,由我國船廠建造,並派專家來華指導。當年,我國先後在江南、武昌兩個造船廠裝配製造前蘇聯轉讓的W級中型常規動力潛艇。首艇於1955年4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1956年3月下水,1957年10月交付海軍。

  W級共有5種型號,其中Ⅰ型和Ⅳ型的指揮台後面有火炮,Ⅱ型指揮台前後兩端均有火炮,Ⅲ型和Ⅴ型則沒有火炮,我國建造的是Ⅳ型和Ⅴ型。

  W級是新中國生產的第一型潛艇,我國稱之為6603型潛艇,後稱為03型潛艇。該型潛艇長58米,寬6.3米,正常排水量1050噸,水下排水量1300噸,水下最大航速13節,自持力30天,艇員52人。03型潛艇共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發射深度30米,艇內可攜帶12枚53-51型魚雷(射程8000米)或22枚水雷。

  03型潛艇於1957年交付我國海軍使用後,累計建造了21艘,其中Ⅳ型5艘,Ⅴ型16艘。70年代以後,03型潛艇轉為預備役或固定在港口作為訓練艇使用,90年代以後全部退役。

  W級潛艇的轉讓製造促進了我國造船技術的進步,形成了潛艇製造的生產線,培養了技術幹部和工人,積累了組織管理的經驗,是我國成批建造潛艇的開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