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空軍輝煌開篇:羽翼未豐即與頭號強國交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3 08:44:31  


米格走廊。
 
飛機:人類飛翔的翅膀 

  20世紀初的一項發明,改變了人類和天空的關係。公元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低雲密布的原野上,一架被命名為“飛行者一號”的雙翼飛機,搖搖晃晃地起飛了。萊特兄弟的這一發明,實現了人類第一次有動力持續飛行。人類從此給自己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最早的飛行員,有幸以和平的心態,在天空體驗自由飛翔的快樂。沒有人意識到天空將會出現新的巨大威脅。但是,人類的重大發明總是很快就被強制性地應用到軍事領域。這些還很稚嫩的翅膀,立刻就被軍事專家敏銳的目光盯上了。 

  1909年,在飛機發明後的第六年,一個名叫杜黑的意大利軍官,在沒有任何戰爭實例的情況下,獨具慧眼地斷言:“飛機用於戰爭必將徹底改變戰爭的面貌。”他說:“戰場上將出現新的軍種——空軍;新的作戰領域——空中戰場;新的作戰模式——空中戰爭;新的軍事學術——空中戰爭理論。”天空中隨後發生的事情,證明了杜黑的這一預言。 

  從戰爭學的角度看,人類的第一次空戰顯得生疏而幼稚。1911年,墨西哥革命戰爭中,兩架飛機在空中相遇了。一名飛行員發現對方是自己的敵人,便拔出手槍向對方射擊,對方也立即給予還擊。這次空中手槍對射,被看作是“喚醒天空的第一次槍聲”。 

  這張照片記錄了人類的第一次“空襲”。這個戴眼鏡的飛行員,用手向敵人陣地投下一枚炸彈。它發生在1911年11月11日。戰爭從此由平面戰場變成了立體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轟鳴,響徹了整個戰場。參戰各方先後投入了近20萬架飛機。其中,德國有3000多架飛機被擊落。協約國損失的飛機有8000多架。飛機的翅膀模糊了戰場的界線。大後方不參戰的平民,經常在半夜被空襲警報吵醒。天空不再寧靜,天空變得十分危險。從天而降的死神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不再僅僅來自大地上的國境線,更可能來自天空。 

  來自空中的危險,促使各國開始組建空軍。早在1912年5月,英國就組建了皇家飛行隊,飛行隊下設海軍聯隊和陸軍聯隊。但他們很快發現,由於這兩支聯隊分別聽命於海軍部和陸軍部,分散指揮嚴重影響了行動的協調一致,制約了戰鬥力的發揮。一戰接近尾聲的1918年,這兩支聯隊正式合併,成立了與陸軍、海軍平行的獨立軍種。英國皇家空軍,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支獨立的空軍。 

  此後許多國家都紛紛仿效,成立了自己的空軍。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中國北朝民歌中,草原民族以樸素浪漫的情懷把天空比喻成自己的氈帳和屋頂。 

  飛機的翅膀,撕開了“穹廬”的美麗面紗。空中戰場的開辟,將“領空”的概念引入了人類社會。 

  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世界各國締結了《巴黎航空公約》。這是國際上第一個關於天空立法的條約。該條約承認:“每一國家對其領土上的空氣空間”“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權”。為了國家安全,人類像劃分“領土”邊界一樣劃分出了“領空”的邊界。從此,“領空”成為了每個國家獨享的“穹廬”。 

  儘管如此,由於飛機的誕生只有十幾年,與人類漫長的航海史無法比肩,“空權”仍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各國巨頭的耳畔,回響的依舊是大海的濤聲。所以,1921年,列強在華盛頓開會,鄭重簽署《限制海軍軍備協定》時,他們關注的核心仍然是“海權”,而不是更加遼闊的天空。所以,在同一時間裡,大聲疾呼“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的米切爾,沒有得到應有的喝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