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空軍輝煌開篇:羽翼未豐即與頭號強國交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3 08:44:31  


 
  二戰:飛機表現活躍 

  二戰中,飛機的翅膀在戰場更加活躍。 空中力量實現了大規模、多領域和全過程的運用,成為新的戰略力量,對戰爭的主宰力急速提升。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二戰中制空權的較量,決定了戰爭的最後結局。 

  一位英國歷史學家說:“二戰中德國的失敗始於敦刻爾克。我是從空中看到這一結論的。” 

  敦刻爾克是法國北部邊境的一個港口。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迅速崩潰。5月21日,英法聯軍退到敦刻爾克,他們三面受敵,一面臨海,40萬人唯一的生路就是從海上撤退。 

  5月26日,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行動開始了。可是,敦刻爾克港口已被德國空軍炸成廢墟,很難靠近海岸的英國軍艦,第二天只撤出了7000多人。怎樣為40萬人創造逃生的奇跡?英國人把賭注押在了空軍身上。他們迅速調集了所有的空中力量,竭盡全力為撤退部隊提供掩護。戰鬥過程中,英國空軍每天都要出動300多架次戰鬥機,平均每名飛行員,每天要出動三四次。他們在敦刻爾克上空,有力地抗擊了德軍的空襲,掩護了部隊的撤退。 

  10天的大撤退,英國空軍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鬥機,掩護英國、法國和比利時聯軍的338000多人從敦刻爾克撤回到英國本土,為盟軍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丘吉爾說:“這次撤退孕育著勝利,它是靠空軍取得的!” 

  1940年8月開始的不列顛戰役,英德空軍進行了更大規模的空戰。戰役期間,德軍每天出動飛機1000多架次。英國皇家空軍明顯處於劣勢,倫敦遭到了瘋狂的轟炸。英國飛行員以頑強的戰鬥意志,浴血奮戰、頑強抗擊,終於扭轉了戰局,贏得了不列顛戰役的勝利。丘吉爾再一次為空軍自豪:“這一頁永遠記載在人類戰爭的史册上。” 

  與此同時,二戰中的“德國閃擊戰”、“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戰役”以及盟軍對德國和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等等,無不顯示出空中力量無人能及的打擊威力和對整個戰局的決定性影響。美國首任空軍部長斯圖亞特?賽明頓曾不無自豪地感慨:“美利堅合眾國的命運,在於空軍的不斷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局,不容置疑地宣告了“空權”時代的到來。 

  二戰時期,中國的天空分外悲壯。223架飛機,這就是抗戰初期中國空軍能夠參戰的全部力量。而日軍用於作戰的飛機則為2300多架。一比十,力量對比極為懸殊。儘管如此,年輕的中國空軍勇士表現出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出現了一批令人敬仰的空戰英雄。 

  可是,戰爭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國家的實力。當時中國的航空工業剛剛起步,飛機依賴進口,有的早已過時,性能很差。 

  這是一起起落架故障造成的飛機失事。而日本則憑借其成熟的工業基礎,源源不斷地補充戰機,不斷改進飛機性能。對於中國空軍來說,這是一場慘烈的空中厮殺。從1937年8月中國空軍投入作戰起,到12月中旬南京失守,僅僅四個月的時間,中國空軍就在頑強拼殺中損失殆盡。中國丟失了制空權,失去了避風遮雨的“穹廬”。日軍的飛機在中國的天空如入無人之境。“高密度轟炸”、“疲勞轟炸”、“月光轟炸”、“無限制轟炸”,瘋狂與殘忍令人發指、震驚中外。 

  延安20多次被轟炸,鮮血淋淋,廢墟片片。重慶遭受了持續5年多的轟炸,遍地哀鴻,滿目瘡痍。中國的天空在哭泣。 

  1941年8月,美國政府按租借法案向中國援助了一批先進戰鬥機。由陳納德將軍組建的“飛虎隊”,也加入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國天空的制空權在殊死的拼殺中一步步奪回。 

  共產黨人決心給中國的天空打造一個安全的“穹廬”。富有遠見卓識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黨之初,就把建設一支現代化航空力量的宏願寫在了歷史的天空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