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媒稱中國國產航母服役後將主導西太與印度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2 13:07:46  


必須要看到中國現在的航母工業只是起步,與美國成熟的制造實力差距仍有數十年。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東方網消息: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4月9日發表文章,對美國《航空周刊》4月4日發表的有關中國航母發展可能引發亞太航母競賽的文章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為,站在中國的角度上講,大力發展航母已經成為無法逆轉的趨勢,且其航母優勢明顯,其他亞洲國家難以與其進行競爭。而站在以日印為代表的,意圖發展航母的其他亞洲國家的角度上講,其在技術與政治上面臨的諸多局限,也決定了其在事實上缺乏對高端航母的需求,且其在發展本國航母的過程中,也將受到諸多限制。因此,隨著日後中國國產航母的服役,勢必將主導西太平洋與部分印度洋海域,但短期內,尚無與美國展開全球化競爭的可能。

  本月初,俄媒報道,在俄羅斯經過漫長改裝的印度“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將於本年5月份試航。幾乎與此同時,關於中國日後將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的消息突然增多。而較早之前,日本也通過其軍事網站非官方的曝出了其所謂“保升”級航母的設想。亞太地區的航母競賽似乎一觸即發。但著眼於中國相比日印在航母發展戰略與技術上的明顯優勢,至少在亞洲地區,幾乎沒有國家有能力與中國在航母領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競爭。而對於世界頭號航母國家美國而言,作為新興航母國家的中國,在可預見的時期,其既無能力也無必要與其進行競爭。

  首先,中國獨有的優勢——獨立的戰略、技術發展環境

  眾所周知,受制於建國前的長期弱勢,以及建國後過於薄弱的技術基礎,中國海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低端發展過程。擔任規模龐大中國海軍主力的始終是驅護艦一類的中小型水面艦艇(與航母及巡洋艦相比)。對於中國長達18000公里的海岸線,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均無法進行有效的捍衛,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凡是與中國存在海上邊界的國家,幾乎全部與中國存在領海爭端。但隨著中國於1984年購進原澳大利亞海軍的“墨爾本”號航母的船殼,中國開始了對航空母艦的實質發展。而在蘇聯解體之後,大量蘇聯航母技術,隨著三艘俄制航母大量湧入中國。因此,截至上世紀末,中國已經全部接觸並部分掌握航母關鍵技術,而日益發展的海外利益與海軍整體實力,也為中國構建具備自身特色的航母戰略創造了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