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評論 ->> 熱點論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http://www.CRNTT.com   2024-01-14 08:57:53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產業鏈供應鏈是現代經濟的重要形態,其韌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國經濟抵抗風險能力的大小,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有重要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面對新變局、新挑戰,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水平,形成自主可控、穩定暢通、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也是增強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應對風險挑戰和維護經濟安全的必然要求。

  經濟日報發表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山東財經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張紅鳳文章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湧,國際產業分工格局和競爭版圖深刻調整,全球產業競爭已然進入“鏈時代”,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呈現出本土化、區域化、短鏈化等發展趨勢。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一直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和維護者。近年來,中國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開展一系列補鏈強鏈延鏈工作,在諸多行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穩步提升,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良好基礎。但也要看到,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韌中有脆,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關鍵環節創新能力不足;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尚未建成,生產要素運輸效率不高;產業數字化水平不高,數字經濟賦能效果有待提升;需求端驅動力不足;等等。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聚焦這些短板弱項,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卡點、堵點、斷點,打造抗風險能力強、安全穩定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文章提出,第一,立足發展實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於傳統產業來說,要聚焦事關國家發展安全的基礎核心領域,以現實需要為導向,將財政投入更多地向關鍵技術領域傾斜,拓寬技術轉移渠道,建立各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技術交易市場,充分釋放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同時,突破傳統產業技術瓶頸還要加大合作創新。不僅要鼓勵創新主體間的跨學科合作,打造具有領域交叉特性的創新研究團隊,通過多學科深度積累與學科融合實現關鍵技術突破,還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以全球創新成果應對全球發展問題。對於新興產業來說,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既要支持大企業做強做優,鼓勵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還要支持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政策扶持,在產業鏈重要節點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