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穩增長要更關注主導性企業
http://www.CRNTT.com   2022-11-02 09:37:43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從主導性產業到主導性企業

  近幾年,關於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研究和討論一直維持很高的熱度。剔除近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學者從國際規律、人口變化和需求結構變動、體制性因素等視角進行了分析。從宏觀增長的中觀結構與微觀基礎這一視角出發,可以把問題看得更加精細。若把宏觀增長視為一座摩天大樓,那麼把產業和企業分別視為中觀結構和微觀基礎,是確切的。從中觀結構來考察,如果曾經次第興起的主導性產業缺乏“後浪”,並且政府再也難以像以前那樣,通過對階段性主導產業和相關產業的預判、選擇和扶植,迎來一輪又一輪的高成長產業的發展,經濟增速自然會從高位滑落。從微觀基礎來考察,即使在當下看不到主導性產業的“後浪”,但如果有數量眾多、活力明顯、優勝劣汰機制健全的企業群體,特別是有一批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球競爭力日益提高、營業規模得以壯大的優秀企業,那麼對未來的經濟增速也不應陷於悲觀,對是否有新的主導性產業出現也不應過於糾結;相反,如果企業群體,也就是現在政府經常強調的市場主體,缺乏穩定預期、強勁活力,那麼宏觀政策“放水”再多,減稅降費力度再大,也難以明顯奏效。這一視角的政策含義就是,政府應該把眼光從尋找、培育和支持主導性產業,移到哺育大量企業、助益可能的主導性企業發展上,並為市場和社會提供穩定而良好的預期。如果說主導性產業曾是過去階段的高速經濟增長的進門鑰匙,那麼主導性企業將成為新階段攀登經濟增長之梯的踏板。

  如何鍛造主導性企業

  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步,當然也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新興產業,但更重要的就是更多依賴“雙快”和“雙大”的主導性企業,由它們去尋找、去發掘、去建立有前景的產業,其中一些可能真的會成為未來主導性產業。在未來,主導性產業很可能由主導性企業創造,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主導性企業由主導性產業成就。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就是,如何尋找主導性企業、是否可以鍛造主導性企業。

  作為後發經濟體,我們很容易從先行經濟體的產業興替軌跡、需求更迭浪潮來發現主導性產業。此外,產業數據的易獲得性有助於我們通過數量分析來比較各個產業,從而確定主導性產業。對於許多地區而言,可以從國內更發達地區的發展軌跡來尋找主導性產業,從而制訂本地的產業規劃,實施本地的產業政策。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可以因此制訂比較具體的產業目錄,並在稅收、財政、土地、基礎設施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以支持主導性產業的發展。

  此時的關鍵,可能還是要真正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如果說主導性產業可以是歷史軌跡和現實排序的產物,那麼主導性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當下勢頭和未來趨勢的產物。應該通過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讓真正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企業脫穎而出,讓它們試錯,並告誡或引領其他企業的發展。實際上,這就是要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和創新競賽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機制和競爭政策,不但應該在一般意義上的產品市場、要素市場中發揮作用,也應該在併購重組領域、產業創新領域中發揮作用,使生產率更高、競爭力更強的企業可以併購重組其他企業,使創新意識更強、創新試錯與調整機制更健全的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和創新空間。總之,要促進資源向主導性企業的集中,促進機會和空間向主導性企業匯集。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政府可以從鼓勵企業進行外向型競爭,來發現並鍛造主導性企業。真正的主導性企業,往往是外向型競爭的大企業。鼓勵企業的外向型競爭,既包括開放市場和開放投資,也包括促進企業走出去。一批外向型競爭主導性企業的崛起,不但會在供應鏈方面,而且會在創新鏈方面,深深融於全球體系;它們之中必定會有主導性企業,而且是全球化的主導性企業,不但對中國經濟增長,而且對全球經濟增長,都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在當下的國際局勢中,毫不動搖地堅持全球化發展道路,其背後包含對全球規則的認同與接受,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

  主導性企業成為增長之梯的踏板

  2021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25萬美元。世界銀行的本年高收入國家門檻可能會根據全球通脹水平明顯上調,但預計我國在這兩年會邁入高收入行列。不過,創業不易,守業也難。在過去的30年裡,有三個國家,即韓國、俄羅斯、土耳其,曾經邁入或觸碰高收入門檻,後來人均GDP水平卻顯著下滑,但韓國不久之後重新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後兩者至今還沒有回到以前的水平。筆者的一些研究表明,當國家的人均GDP處於較低水平時,以快速的經濟增長邁向中等收入狀態,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而從中等收入,特別是從中上等收入往高收入邁進,並在此基礎上繼續提升人均GDP水平,就相當於攀登增長之梯。在這個艱難進程中,需要一批外向型競爭的大企業,它們可能並不是一直都很大,但會快速成長變大並繼續壯大,對經濟增長所發揮的作用好比梯子上的踏板。舊的主導性產業帶動作用的弱化乃至消失,新的主導性產業難以出現和崛起,恰恰說明了踏板大企業的重要性。許多行業的主導性企業,或者難以清晰分辨行業的主導性企業,基本上都可視為踏板大企業。

  在這樣一個新增長階段,我們的政策重點,就是要從中觀的產業轉移到微觀的企業,要從扶持主導性產業轉到鍛造主導性企業。這些主導性企業,能夠嵌入全球體系,在全球競爭規則中建立較強的競爭力。如果有它們的存在,特別是如果有這支隊伍的不斷擴容,就可以使中國經濟以更高質量保持一定增速,在未來一二十年裡,不但助力中國成功變為高收入國家,而且可以繼續攀高,進而變為中等發達國家。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張文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