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試論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概念與特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1 16:27:55  


 
  注釋:

  (注1)參見賈慶林:《在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國共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http://www.zhgpl.com/doc/1013/王毅:《在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國共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http://www.zhgpl.com/doc/1013/7/7/4/

  (注2)參見董玉洪:《積極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載周志懷主編:《新時期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華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頁;辛旗:《把握機遇,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載周志懷主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機遇管理:全國台灣研究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頁;

  (注3)參見俞新天:《對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思考》,資料來源於: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0/1/9/2009年3月18日訪問。

  (注4)台灣“陸委會”公佈“兩岸直航的問題與展望說明書”,載台灣《新生報》1992年9月11日。

  (注5)《中央日報》1993年5月5日。

  (注6)台灣“陸委會”公佈“一個中國”政策說貼(全文),載《中央日報》1994年7月3日。

  (注7)《“陳總統”與華府“美國企業研究院”(AEI)進行視訊會談: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96.9.6)》,載“行

  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年第十七版,第2頁。

  (注8)《“總統”接受日本<世界雜誌>專訪》,資料來源於: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2008年10月9日訪問。

  (注9)錢其琛在七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答中外記者問,載《人民日報》1991年3月28日。

  (注10)《人民日報》評論員:《評台灣當局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載《人民日報》1991年5月11日。

  (注11)台灣“陸委會”公佈“兩岸直航的問題與展望說明書”,載台灣《新生報》1992年9月11日。

  (注12)《中央日報》1994年7月6日。

  (注13)摘自李登輝1997年“元旦祝詞”,見(中央日報》1997年1月1日,轉引自《台灣1997》,第487頁。

  (注14)《“陳總統”就職演說(89.5.20)》,載《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十五版)》,第91頁。

  (注15)馬英九:《“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全文(97.5.20)》,資料來源於:http://www.mac.gov.tw/gb/gb/mlpolicy/ma970520.htm,2008年5月20日訪問。

  (注16)參見彭清源主編:《再論“台獨”》,團結出版社1996年版,第85-92頁。

  (注17)參見郭震遠:《新形勢下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資料來源於: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2008年9月26日訪問;雷震宇:《香港、澳門在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對條約和政府間國際組織許可權的變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班2009年碩士論文,第137頁。

  (注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頁。

  (注19)參見:《周恩來圍繞台灣問題的外交思想與實踐》,載《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第32頁。

  (注20)錢復:《邁向廿一世紀的國際觀——務實外交走出困境》,載陳璽安主編:《國際空間再突破之策略》,國家發展基金會1997年版,第2頁。

  (注21)參見李義虎主編:《政治賭博中的台灣》,中國友誼出版社1999年版,第80-81頁;宋春、于文藻主編:《中國國民黨台灣四十年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01-202頁。

  (注22)參見劉國奮著:《台灣的“務實外交”》,鷺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頁。

  (注23)參見俞新天:《對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思考》,資料來源於: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0/1/9/,2009年3月18日訪問。

  (注24)參見曾令良:《區域貿易協定的最新趨勢及其對多哈發展議程的負面影響——兼析中國應有的對策》,載曾令良、余敏友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法——基礎、結構與挑戰》,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27-328頁。

  (注25)參見苗子瑜、張建平:《東亞區域合作,贏取“彎道超車”》,資料來源於:http://www.xincaijing.com/Article/,2009年4月5日訪問。

  (注26)參見中新網:《中國—東盟自貿區今起正式啟動,步入零關稅時代》,資料來源於:http://www.chinanews.com.cn/cj/cj-gncj/news/2010/01-01/2049924.shtml,2009年1月1日訪問。

  (注27)參見《中央日報:看看韓國,想想台灣》,資料來源於: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2009年7月16日訪問。

  (注28)參見王建民:《台灣經濟邊緣化問題觀察》,載《台聲》2007年第5期,第17頁。

  (注29)參見《韓國積極簽FTA,台灣呢?》,資料來源於:http://www.udn.com/2009/7/16/NEWS/OPINION/OPI1/5021591.shtml,2009年7月16日訪問。

  (注30)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08年12月31日)》,載《兩岸關係》2009年第1期,第7頁。

  (注31)參見《馬英九:未來兩岸協商自己解決,不需要美方介入》,資料來源於:http://news.xinhuanet.com/tw/2008-01/03/content_7357848.htm,2008年1月4日訪問。

  (注32)參見郭震遠:《涉台國際環境的新特點》,載《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3期,第16頁。張五岳、阮銘:《兩岸關係與台海安全》,載《新世紀智庫論壇》2000年第9期,第65頁

  (注33)參見修春萍:《台灣問題中國際因素變化的新特點與未來趨向》,載《台灣研究》2006年第5期,第8頁;陳星、朱松嶺:《試論台海局勢的動態平衡及其調控》,載《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第33頁。

  (注34)毛澤東:《不能把台灣問題上的國際問題同國內問題混淆起來》,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頁。

  (注35)參見郭震遠:《新形勢下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資料來源於: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2008年9月26日訪問。

  (注36)參見才家瑞:《兩岸和平發展階段及需要解決的問題》,資料來源於: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2008年12月1日訪問;張黎宏:《兩岸政治分歧與未來兩岸政治關係》,載《台灣研究集刊》1998年第4期,第61頁。參見台海網:《聖盧西亞反對黨要台當局調回“大使”》,資料來源於:http://news.ifeng.com/taiwan/1/200903/2009年3月27日訪問。

  (注37)參見胡文生:《台灣民眾國家認同問題的由來、歷史及現實》,載《台灣省與抗日戰爭研究:紀念抗日勝利60周年暨台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602頁。

  (注38)參見彭清源主編:《再論“台獨”》,團結出版社1996年版,第94-96頁。

  (注39)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08年12月31日)》,載《兩岸關係》2009年第1期,第6頁。

  (注40)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資料來源於: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3-14/1601848.shtml,2009年3月6日訪問。

  (注41)參見《本報社評:APEC連胡會邁出兩岸關係歷史步伐》,資料來源於: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0586122,2008年11月22日訪問。

  (注42)參見《台媒:WTO協議將呈現台當局“政府機構”名稱》,資料來源於:http://news.ifeng.com/taiwan/,2008年12月9日訪問。

  (注43)參見《“我國”正式成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贊助會員》,資料來源於:http://www.taiwanembassy.org/2009年5月21日訪問。

  (注44)《胡錦濤發表兩岸關係新“六點意見”》,資料來源於:http://tw.people.com.cn/GB/14810/9376090.html,2009年5月27日訪問。

  (注45)參見宋傑:《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需法律先行》,載《法制日報》,2009年2月6日第12版。

  (注46)參見梁西著:《國際組織法(總論)》(修訂第五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頁。

  (注47)參見陳安:《中國“入世”後海峽兩岸經貿問題“政治化”之防治》,載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論叢》(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1-67、94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11月號,總第16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