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原初狀態視角下的兩岸關係走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1 11:49:53  


“原初狀態”視角透視兩岸理性的自由選擇。
  中評社╱題:原初狀態視角下的兩岸關係走向 作者:王貞威(長春),吉林大學哲學系研究生

  前言

  2012大選將至,台灣人民又要投出他們至關重要的一票,島內大大小小的選舉不計其數,可以說台灣是個十足的選舉社會。面對紛繁複雜的台海局勢,面對波詭雲譎的島內政局,身處其中的台灣人對未來的兩岸關係走向該作何選擇,他們能做出理性智慧的判斷嗎?本文借鑒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原初狀態”理論,虛擬了一個理想而又公正的選擇環境,以便讓台灣人民在沒有政黨、族群、階級等意識形態影響的情況下,去根據自身的合理利益對兩岸關係的走向做出理性的自由的選擇。

  本文的寫作目的在於:(1)換一種思路來探討兩岸關係走向的必然性和國家統一的合法性。通過思想實驗的方式讓台灣人民進行現實生活中不能進行的所謂兩岸統獨問題公投。(2)島內社會嚴重分裂,意識形態差異過大,本文通過虛擬的環境來避免意識形態的干擾,嘗試以更為客觀中道的方式來探討兩岸關係的何種走向對台灣人民最為有益,這是本文進行思想實驗的最大目的。(3)在統一還未成為絕大多數台灣人共識的情況下,本文僅在於進一步澄清、明晰兩岸統一對台灣人民的重要意義,而不在於嘗試用這種思辨的方式去解決統一問題。

  關於兩岸關係走向之必然性的現有論述思路

  台灣問題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顯學,學界關於兩岸關係的論著數不勝數,論述兩岸統一的必然性、合法性的論著也有不少,簡要概述(注1),論述思路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歷史合法性論述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這是兩岸統一的歷史基礎與歷史合法性。“大量的史書和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民早期開發台灣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等對此就有所著述,它們是世界上記述台灣最早的文字。”(注2)之後大陸的移民及原住民就不斷地開發台灣。除1895年—1949年被日本殖民統治及17世紀數十年被荷蘭殖民統治外,數千年的時間台灣都在中國的有效控制之下。

  學者樊虎其在《揭秘中國歷史上的八次大統一》一書中就通過對歷史上八次統一的詳細分析,得出兩岸必然統一的歷史結論。作者在文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有史以來,就沿著這條規律曲折前行”;“分,是一種無奈,對峙是痛苦的,令親者痛、仇者快;合,才是大勢所趨。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注3)

  (二)法理合法性論述

  不管是國際法還是國內法,都明確了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的事實,在法理上兩岸關係是一國的內部關係。兩岸統一是得到兩岸“憲法”的根本保證的,這也是兩岸統一的合法性的重要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表明“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台灣地區的現行憲法也表明,“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台灣的其他法律也均把兩岸關係定位為“一國兩區”的關係,把台灣地區稱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把其他地區稱為大陸地區。因此,就法律角度而言,兩岸同屬於一個國家,而且中國的完全統一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憲法義務。

  (三)經濟、物質合法性論述

  如林毅夫《兩岸統一與台灣經濟騰飛》、單衛華《論海峽兩岸統一的物質基礎》、陳清偉《兩岸統一有利經濟發展》(注4)等文章都著重分析了兩岸統一所能帶來的物質利益及其對兩岸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

  (四)文化、血緣、民族合法性論述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合法性論述。如《從儒家中和思想看兩岸統一的必然性》、《論海峽兩岸統一的必然性》、《兩岸統一的“文化力”》(注5)等文章,就基於兩岸人民同文同種、同宗同祖這一事實,從血緣、文化、民族的角度論證了兩岸統一的必然性。

  (五)其他論述:如從軍事實力的角度論述中國必然會統一台灣,從國家安全與戰略角度論證兩岸統一所能實現的國家利益和對國家安全的助益。總之,各方面的論述不勝枚舉。

  總體而言,以上論述都是形而下的實證論述,本文嘗試以一種更為本質的思維方式來論證這一合法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