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1949年後毛澤東與蔣介石的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4 12:11:36  


1945年,毛澤東和蔣介石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與蔣介石再沒有見過面。但這並不等於說二人之間再沒有任何接觸,只不過,他們之間的接觸是以特殊方式進行的。

  毛澤東看出蔣介石不想分裂中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開入台灣海峽。6月27日,杜魯門以共產黨占領台灣,將直接危及太平洋地區安全為由,公開拋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當時的蔣介石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以他自己的兵力,不可能守住台灣,因此,他希望美國人幫助他守台灣,希望美國第七艦隊這個“保護傘”能長期在台灣海峽存在。另一方面,他也看出美國人有分裂中國的陰謀,杜魯門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就是他們分裂中國陰謀的一部分。因此,在美國人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前和他商談此事時,他沒有表示同意。經過反覆思考和權衡,最後他下定決心,即使美國人從台灣海峽撤走第七艦隊,也要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當美國人公開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時,他決定公開表示自己的這個態度。6月28日,經蔣介石授權,國民黨“外長”葉公超發表聲明,一方面接受美國關於台灣防務的計劃,另一方面明確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仍為各國所公認,國民黨接受美國防務計劃,自不影響國民黨維護中國領土完整之立場。他特意在聲明中表示:“台灣屬於中國領土一部分”,“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

  毛澤東看到葉公超這個聲明後說,蔣介石還有一點良心,不想分裂中國,不想成為千古罪人。

  1954年12月,美台簽署了針對大陸的“共同防禦條約”。為了表示中國政府強烈的反對立場,打破美國使台灣海峽現狀固定化的陰謀,毛澤東決定給美蔣以一定打擊。1955年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了建國以來首次陸海空三個軍種協同作戰,一舉攻克了作為台灣門戶的一江山島。美蔣慌了手腳,他們一方面在台灣海峽增加兵力,另一方面也極力尋求國際上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和蔣介石各有各的打算。蔣介石尋求國際支持,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國際生存空間,多爭取一些外援。而美國人則打算借此機會,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搞“兩個中國”。美國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搞了一個把台灣問題國際化的陰謀。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急切呼籲通過聯合國的斡旋“來停止中國沿海的戰鬥”。他們還搞了大量外交活動,想通過聯合國的介入來實現海峽兩岸的停火,把台灣問題從中國一國之內的問題,變為必須通過聯合國的國際問題。對於美國人的這個陰謀,蔣介石也心知肚明,他決定不接受美國總統的這個“好意”。當年2月14日,蔣介石在答中外記者問時說:“在四千餘年的中國歷史上,雖間有賣國賊勾結敵寇叛亂之事,但中華民族不久終歸於一統。”在維護祖國統一問題上,“漢賊不兩立”,這也是中國人立身報國的基本立場。他還說:“我決不放棄收複大陸的神聖責任,大陸和台灣皆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不容割裂。”

  毛澤東看到蔣介石這個談話材料後表示:在維護祖國統一問題上,蔣介石和美國人考慮的不一樣。在毛澤東的決策下,中國政府也通過外交努力,爭取到了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支持,挫敗了美國人企圖把台灣問題國際化的陰謀。後來,毛澤東在《告台灣同胞書》中特意向蔣介石說了這樣的話:美國人是靠不住的。

  “台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

  上世紀50年代末,在實行專制統治的國民黨的眼皮下,出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情況:台灣有些人,包括國民黨內部一些人,也打出了民主選舉的旗號,要競選“總統”。原來,這背後有美國人的陰謀。

  美國人見蔣介石對美國搞“兩個中國”不配合,就打算把蔣介石換掉,讓另外一個更聽美國話的人來當“總統”。

  在美國人的活動下,台灣政壇上出現了推舉“總統”候選人的活動。有人推舉陳誠,也有人推舉胡適。胡適是個親美派頭子,但他是個文人,沒有從政經驗,被選上“總統”的可能性不大。於是,美國人就傾全力支持陳誠。美國人支持陳誠競選,是為了讓陳誠當選後,在政治上實現一種過渡,讓蔣放棄權力,他們也就便於挾持陳誠搞“兩個中國”了。蔣介石對美國人搞這一套的陰謀很清楚。他表面上說同意搞民主競選,但實際上從來就不打算放棄權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