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第一代密使曹聚仁 為毛澤東蔣介石牽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5 11:09:04  


“两岸密使”曹聚仁
  “知我者,曹公也!”當年蔣經國曾這樣評價自己的知己曹聚仁。今年是蔣經國誕辰100周年,由著名報人曹聚仁撰述的《蔣經國論》簡體中文版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也是該著作在1949年後首次於大陸出版。此書能讓大陸讀者進一步了解蔣經國,同時也再度讓外界對那段未完成的“國共第三次合作”,以及特定歷史環境下產生的“兩岸密使”產生了興趣。 

  蔣經國給曹家送年貨 

  “經國是哈姆雷特型的人物。他是熱情的,卻又是冷酷的;他是剛毅有決斷的,卻又是猶豫不決的;他是開朗的黎明氣息,卻又是憂鬱的黃昏情調。他是一個悲劇性格的人,他是他父親的兒子,又是他父親的叛徒!”1948年在上海出版的《蔣經國論》中,曹聚仁這樣描述他熟悉的蔣經國。此前,他還曾直率地評價蔣氏父子:“他們都有點剛愎自用,都有點耐不住刺激,都有點好大喜功,他們都會用權謀詭計,使人疑懼生畏。他們都只能用奴才,不會用人才。” 

  曹聚仁是什麼來頭,敢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如此直言不諱?1900年出生的曹聚仁,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曾任“中央社”戰地特派記者,採訪過淞滬戰役、台兒莊戰役及東南戰場。後來曹聚仁在江西贛南安家,結識了在此主政的蔣經國,並接受其邀請主持《正氣日報》。據曹聚仁之子、香港著名時事評論員曹景行回憶,當時父親對於蔣經國來說亦師亦友。蔣經國曾在農曆春節期間,帶著勤務兵挑著各式年貨送到曹家,並抱起曹家小孩。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次年曹聚仁到香港,擔任新加坡《南洋商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充當第一代“兩岸密使” 

  國民黨退踞台灣後,海峽兩岸形成了隔海相望的政治格局,但國共兩黨都不希望出現兩個中國。那時很多人願意為國共兩黨牽線搭橋,曹聚仁最終成為第一代“兩岸密使”。 

  據港媒報道,1956年春天,蔣介石收到一封中共中央的信,信中提出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及完成統一大業的設想。蔣介石讀罷,沉吟良久,產生與大陸接觸的想法。蔣介石動念的另一個原因,是面臨島內和美國的壓力。當時“台獨”勢力在日本成立了所謂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而美國也在密謀換下蔣介石。 

  經過一年的考慮,蔣介石於1957年初派自己的親信宋宜山去大陸考察。周恩來等會見了宋宜山,闡明了和平解放台灣的具體政策:第一是國共兩黨通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第二,台灣作為中國政府統轄下的自治區,實行高度自治;第三,台灣政務仍由蔣介石領導,中央不派人前往干預;第四,美軍要撤離台灣,不允許外國干涉中國內政。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