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國旗的設計者曾聯松:浪跡天涯路幾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7 11:13:00  


 
  心潮難平,曾聯松又作《瞿塘峽口望白帝城》:“多少興亡事,烽煙付水流。三分成鼎足,一蹶失荊州。峽口瞿塘險,孤城白帝秋。豈無隆中對,吳蜀損同仇。”

  輪船在水上足足走了一個多星期,才到重慶。上岸後,三人各奔東西。曾聯松找到了沙坪壩,向中央大學報到。那些臨時搭建的竹棚,便是讀書的課堂,便是睡眠的宿舍。大寢室住一二百人,雙層竹床之間的通道只可側身而過。

  抗戰時期,大家過的都是苦日子。然而,心中的那團火在燃燒,照亮明天的希望。再苦,也不怕。中央大學法學院政治係的同級同學黃大明,介紹曾聯松加入學生抗日聯合會,這是地下黨領導的週邊組織。曾聯松和幾名同學創辦了小型流動圖書館,把同學手中的進步書刊集中起來,轉借給同學們閱讀,作為宣傳抗日活動陣地。在校外,曾聯松常常到磁器口,參與這裡以學生自治會名義舉辦的群眾夜校,吸收那些失學青年來學習文化,教唱抗日歌曲,宣傳抗日形勢。

  一九三八年五月,又是同學黃大明,介紹曾聯松加入中國共產黨。十月,中共沙(坪壩)磁(器口)區第一屆委員會成立,曾聯松任區委宣傳委員。

  沙坪壩小街上,經常有頭戴鋼盔的憲兵在游動。一九四零年十月,國民黨反動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重慶處於白色恐怖之下。共產黨員隨時有被捕的危險。

  月黑風高,四處陰森森。地下黨組織緊急通知轉移,曾聯松設法離開了沙坪壩。不久,上級組織也撤離。從此,曾聯松和黨組織失去聯繫。

  “茫茫雲霧鎖山城,卻有嘉陵日夜鳴。壩畔潮聲催鼓角,林間月色侶黎明。方期江闊浪無限,卻恨水淺石縱橫。蜀道艱難秋蕭索,長風萬里雁南征。”曾聯松在艱難的一九四一年,作這首《蜀道艱難奉命離渝》,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滅。離開重慶,經貴陽,去桂林,一路風餐露宿,輾轉流離,幾乎走了一個多月。

  在桂林無著落,經湖南衡陽,繞道江西,到浙江金華,又到山區麗水。曾聯松經朋友介紹,任浙江省合作金庫經濟研究員。不料,這個設在麗水的浙江省合作金庫遭到日軍飛機轟炸。機構實行裁員,曾聯松被減員解雇。

  戰火紛飛。流離失所。路途茫然。一籌莫展。曾聯松拖著病體,回到家鄉瑞安。

  一九四四年一月,曾聯松承瑞安中學校長的禮聘,執教外國歷史課。他就住在校內。後來學校遷往常寧寺,佛堂作課堂,師生散居在老鄉家。曾聯松教高中世界史,買不到課本,唯有他用一本英文原著。上課時,他看的是英文,講的是漢語普通話。

  一九四七年五月,中央大學的同學勇龍桂來信了。這位老同學後來成為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

  一縷光透進了窗欞,信上的字一個個明亮起來。勇龍桂說,在上海創辦現代經濟通訊社,邀請曾聯松赴滬共同參與此事。待學校一放暑假,曾聯松就啟程,到溫州坐輪船,乘風破浪而去。

  上海霞飛路(現淮海中路)國泰電影院對面的咖啡館,老同學約好在這裡見面。勇龍桂告訴曾聯松,現代經濟通訊社是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主持創辦的。通訊社的具體工作由勇龍桂負責,安排曾聯松當秘書,處理來往信件和稿件。

  華山路466號,一個荒蕪了的小花園,樹木參差,雜草叢生。一間長長的平房,用木板隔成幾個小室,供人分住。門雖設而不緊,窗雖關而有縫,燈光互射,人聲相擾。集體用一個水龍頭,沒有衛生設備。這裡便是現代經濟通訊社的職工宿舍。

  曾聯松安頓下來,認認真真地當秘書。之後,他才知道,這裡其實是地下黨領導的秘密經濟新聞據點,任務是為黨中央提供國統區經濟情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