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國1931--悲情成歷史 警示留後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8 10:13:42  


日本間諜拍攝的東北義勇軍
 
  我仍將信將疑。如果沒有橋,為何當年的報道中又大多說是橋?如果有橋,那麼確切位置又在何處呢?

  疑問且放一邊,留待以後求証。我的敘述還是回到當年。如同《時代》報道中所稱,當年就沒有多少人會相信日軍的指控,是中國人製造了柳條湖橋的爆炸,因為南滿鐵路本是日本關東軍的守備隊嚴密守衛的範圍﹔更不會有人相信,這一夜緊隨其後在沈陽及東北各地發生的攻佔中國城市的行動,隻是日軍對一次偶發事件的臨時反應。相反,略有常識的人確信,日方如此迅疾和大規模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顯然早在策劃與預謀之中。

  再來看看美國駐中國公使詹森的報告。1931年9月21日中午,詹森又給美國國務卿史汀生發去一封電報。作為外交官,在事件發生之後的幾天時間里,他根據從各方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確認日本的這次行動是早有預謀的。他所講述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頗有價值的歷史細節:

  ……到東北旅遊的人士告訴我,在過去兩三周中,日本軍隊已經進行晝夜模擬戰的作戰行動,行動地區在南滿鐵路沿線居民點,範圍自長春至遼寧,日軍用空彈演習。英國公使曾到長春一行,他向我講述演習模擬戰是在火車站附近進行的,那時他正在兌換錢幣,當時演習引起了很大騷動。住在旅館的客人說,日軍在演習時進入旅館找到空房間便在那里架起機關槍,放在窗戶前或在屋頂上並立即開槍,騷擾百姓。我相信這些機關槍都是有意安排的,目的在使居民習慣於日軍的晝夜行動及機槍和炮聲。

  ……

  我認為如果相信這些事實──僅僅是破壞路軌便可以保証其佔領滿洲,或默認上述一系列事件是偶然發生的,而不顧這些事件已涉及廣大地區包括長春、牛莊、安東、溝幫子及葫蘆島等地的軍事佔領需要參謀工作而不是臨時湊成的事實顯然是荒謬的。此外,據我們所知,日軍司令部當時便立即從旅順轉移到沈陽。

  ……

  據我了解,日本軍人相信這些行動是必要的,是為了恢復皇軍的聲譽。十天前,中國政府顧問福開森博士(Dr. J. C. Ferguson)通知我,他相信日本要在三個月內佔領滿洲。我也曾聽聞許多類似的傳言,然而我不願相信,但目前事件使我不得不相信一切是有計劃預謀的。(《美國外交文件》,第4─5 頁)


  七十多年後,再讀詹森的報告,襲上心頭是悲涼,是迷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些旅遊者在滿洲所耳聞目睹的戰前動態,中國當局和軍隊為何沒有關注,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令人不解的是,中國政府顧問福開森博士關於日本要在三個月內佔領滿洲的說法,到底是他個人的預感和判斷,還是在北平的中國官員中普遍蔓延的憂慮,或者,另有更確定的消息來源?翻閱了一些史書,仍沒有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不過,讀根據張學良的外國顧問端納的自述而撰寫的《端納傳》,里面寫到端納在“九一八”前夕從沈陽回到北平,他明顯感受到了暴風雨到來之前的緊張氣氛,並將這一信息轉告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王正廷:

  他看到了日本準備行動的明確無誤的信號。這個宿敵正在用腳爪抓地,準備攻擊。他向他的朋友、現任南京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博士發出敏銳的警報,即日本軍方“一旦找到一個借口”,將立即入侵東北。端納說明他們計算能在十一個小時內完全佔領。(《端納傳》,第271頁)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諸多明顯跡象和發出的警告,都沒有引起張學良和南京政府的注意。於是,日本關東軍的預謀終於在柳條湖的夜色中上演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