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救灾展示中國形象 外媒稱解放軍“無法複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8 14:46:42  


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範曉光將軍指揮堰塞湖搶險。(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解放軍報報道,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先後投入抗震救灾兵力13.7萬餘人,他們徒步開進震中,在高原陌生地域空降,從“死神”手里搶奪生命、搶種搶收……救灾部隊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迹。對此,國內外輿論普遍給予高度評價,認爲人民解放軍是“具備戰鬥隊、工作隊、生産隊的複合力量”。

  實踐證明,這種“複合力量”得益于我軍積極適應職能使命拓展的新需求,“三隊”有了新發展。

  空前艱難險阻:牽動世人目光

  灾難面前,各種困難超乎想象。

  官兵的信念和意志同樣超乎想象。國際社會最先感到驚訝的是,震後14分鐘,統帥機關緊急發出第一道指令。各大軍區、各軍兵種聞令而動,救灾大軍從陸地、空中、水上火速開進,20多個兵種緊急奔赴受灾地區。部隊特殊裝備引人矚目,諸如搜索犬、生命探測儀、遙感飛機、野戰醫療方艙等,有效提高了救灾的速度和質量……

  時代在變,人民解放軍也在變化發展。人們驚訝地發現,與以往相比,這是一支更講科學的戰鬥隊:科技手段,科學指揮;科技裝備,科學調度……抗震救灾,這無疑是一支無法取代的力量。

  工作隊的光榮傳統,在救灾實踐中進一步發揚光大。部隊進村入戶第一件事,就是迅速與黨員幹部取得聯系,讓村黨支部、村委會盡快運轉起來。鼓勵受灾群衆生産自救,給孤兒、孤老、孤殘和重傷員特殊關照。一個令人稱道的顯著變化是,工作隊的內涵有了新拓展。總政3次組織“軍隊抗震救灾心理服務專家組”78名專家,全軍115支心理應急幹預隊,分赴5個責任區爲受灾群衆提供心理撫慰,開展心理疏導。

  許多人沒想到,救灾部隊還是一支不爲自己生産的生産隊。二炮某工程技術部隊租用兩台收割機,幫助27戶農民收割120畝麥子,分戶打包運到家中。海軍派出100多名裝備技術人員,幫30多家企業搶修損毀設施、設備,協調恢複生産所需技術、人員和資金。

  誠然,一支現代化軍隊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墾荒種田,但在人民群衆有這種需要的非常時期,部隊照樣可以當一個出色的生産隊。有評論說,這在全世界絕無僅有!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曆經改革開放30年洗禮,我們這支軍隊職能使命不斷拓展。惟一不變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沒有變。

  “穿軍裝的村幹部”:溫暖灾區百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