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日報:農民工舉家進城 無房無社保難融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0 14:48:44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10年調查發現,舉家外出農民工已占到外出務工農民的25%左右。這一群體在城市的生活現狀如何?他們在收入、支出、社保、子女教育等方面和普通農民工又有哪些差別?對於將來又有怎樣的打算?請看記者的調查報道。

■全家一起外出打工,城市生活從陌生到熟悉,收入雖然增加不少,但面對的生活壓力也很大

  人民日報報道,每天早晨8點,家住廣州蘿崗區的李銀華都會開著私家車送兒子上幼兒園。在廣州打拼了十幾年,李銀華和丈夫林新林已從一無所有的農民工變成小有成就的米粉店老板。

  李銀華來自雲南蒙自的一個小山村,初中畢業就和姐姐來深圳打工。姐妹倆住在簡陋的出租屋裡,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在福田的一個村口開了家小小的雲南米粉店。“賺的錢只夠糊口,開了沒多久就倒閉了。”李銀華回憶說。

  這時,李銀華碰到了剛剛退伍的農村兵林新林。兩個年輕人注意到市面上的米粉店越來越多,一貫只吃本地河粉、米排粉的廣東人開始接受雲南米線、桂林米粉這種外地小吃。林新林一拍腦袋醒悟:“這麼多人吃米粉,我就給餐館送米粉好了。”小林來自廣西全州,老家正好有米粉廠要進入廣州市場,從此,小林幹上了推銷米粉的活兒。

  看到米粉生意好,李銀華又萌生了自己開店的想法。她借了5萬元在城郊結合部的廣州外語學院開了一間米粉店,每天起早貪黑地忙活,雖然辛苦,但學生們很愛吃她做的米粉。“巴掌大的店一個月賺了1萬元!那時候覺得是天文數字了。”兩年後,李銀華以10萬元的價格把這家店轉給別人,轉而在廣州東郊一個工薪階層集中的地段,開了一間兩層樓的米粉店,附近的年輕人成了她的老主顧,有的人還大老遠打車過來吃米粉。

  現在,李銀華把母親和弟弟都接到了廣州,兒子在廣州出生、長大,說一口標準的廣州話,卻從沒回過雲南和廣西的老家。

  與李銀華相比,在北京打工的農民石猛要辛苦得多。43歲的石猛是安徽六安鎮人,和妻子來京打工近10年。他們先後幹過裝修、搬運、保潔等工作,最後在阜成路北二街開了一家15平方米的麻辣燙小店。“生意時好時壞,平均下來一個月能賺三四千元,除去房租、夥食這些開銷,每個月能剩個一千元就是不錯的了。”石猛最近正在發愁,因為自家店的這條路準備拆遷,可他還沒想好該去哪裡另謀生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