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深圳凱達妹:第一批農民工的縮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2 15:56:34  


 
  進凱達:花錢找人,排隊三年

  1987年,陳雪亮的母親完成了她的承諾,讓兒子離開工地進入凱達廠。此前,陳雪亮等了3年。陸豐市金廂鎮洲渚村人黃月洪在進凱達之前,也足足等了一年。她和陳雪亮找了同一個關係:凱達廠人事部的一個行政人員。此人是汕頭人的媳婦,很多陸豐人通過這樣的關係進入了凱達廠。

  黃月洪初二輟學,跟同班同學黃海敏到鎮裡的羊毛衫廠做工,一天剪下來最多可得3元錢,但活計時斷時續,幾個月下來,沒拿到多少錢,反落下一個肩部勞損的職業病。

  1986年,黃月洪與黃海敏一同來到深圳。1987年,黃海敏找了很多關係進了凱達,而黃月洪依然在沙河一家小工廠打工,黃月洪經常羨慕著黃海敏的好日子:食堂頓頓有肉,宿舍男女不同棟,還有保安把守,關鍵的是兩人工資相差好幾倍。

  黃月洪央求在蛇口的舅舅托關係把她弄進凱達廠,但得到的答覆是:必須等到缺人的時候再找機會等著熟人介紹的老鄉實在太多了,得有個先來後到。

  等了一年後,1988年的一天,黃月洪的舅舅滿頭大汗趕來告訴她:恭喜,你可以進凱達廠了!黃月洪一把跳了起來,立刻收拾東西走人,連工都沒去辭。

  為了感謝老鄉幫忙,黃月洪的舅舅給了對方400元茶水費,這在當年不算小數目,但只要通過這層關係進凱達的陸豐人差不多都花過這個錢。

  事實上,當時凱達廠處於高速擴張期,非常缺人。但那時使用農民工不是“主旋律”,也不為政策允許。

  當初,蛇口引進港資企業時,不確定因素很多,他們不知道外資會不會突然撤走,因此不敢大量引進工人,只打算從韶關、汕頭、肇慶、梅州這些地區統一招聘返城知青和新生勞動力組成的待業青年,而這些地市正好在為返城知青、新生勞動力的就業犯難,便一拍兩合地將這些可能的“不穩定因素”輸送出來。

  凱達廠開工初期,所用女工就是蛇口工業區統一到韶關、汕頭、梅州和肇慶等城市招聘的城鎮待業青年,且清一色高中畢業的漂亮女孩。經過筆試、面試等重重關卡之後,20個人錄1個。

  1984—1988年勞動部門的主要任務是消化、輸送城鎮待業青年,此前農民很難合法進入深圳打工,能合法搞個進深圳的邊防證就算勝利了。如果事先沒有辦證,進深圳後又找不到工作,就要送收容所。早期到深圳的農民工,有80%的人都被送過收容所。韶關一位勞動局退休老幹部對此回憶說,大概是從1985年之後,外出的農民工才開始多起來,占總體外出勞動力的10%-20%。

  這些歷史背景決定了農民進凱達廠是特別難的事,所幸因為統一招工的模式成本太高,經常難以滿足生產所需,凱達廠才有了自行招聘農民工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