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深圳凱達妹:第一批農民工的縮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2 15:56:34  


 
  凱達妹:收入很高,嫁人很難

  “有本事就娶個凱達妹”,不少深圳人對這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但那只是表面,在男女比例失衡的工業區,高收入的凱達妹找對象、嫁人都很難。

  進廠第二個月,黃月洪搬進了凱達宿舍,拿到食堂的飯票,生活幾乎不用花錢。次月初五六號時,她領到裝著第一個月工資三四百元錢的信封興奮不已,有生以來第一次賺了這麼多錢。她拿出大部分鈔票還舅舅給她墊付的介紹費。而讓她更為興奮的是,從第二個月開始,她的收入更上一個台階,基本工資350元,一般性加班可多掙200港元。

  上世紀90年代初,凱達妹的收入漲到了1000元,加班加得厲害時,最多可拿到1700元。“反正就是很多錢,那時候收入真的很高。”黃月洪說:“那個收入拿到現在都不算低。”黃月洪的凱達姐妹們不停地買各種電器托人運回老家,還幫鄰居捎帶東西,彩電、冰箱、電風扇、電飯煲,連三夾板的吃飯桌都是緊俏貨。凱達妹們加班得的港幣可以在蛇口的免稅店裡購買各種進口商品,價格還便宜。每年春節回家,凱達妹們更是買齊所有吃穿用的,像歸國華僑一樣衣錦還鄉。

  陸豐市高美村的陳雪亮家,也靠雪玉、雪要和雪喬三姐妹在凱達打工的幾年高工資,才有本錢連開三家士多,還請了工人幫忙,當上老板。

  當年,凱達妹不僅工資高,還年輕漂亮,她們穿著從香港走私過來的時髦牛仔褲、泡泡袖襯衣,燙一頭高劉海的長發,周日休息時拎著雙喇叭錄音機,看上去是全中國最摩登時尚的人“有本事就娶個凱達妹”成為深圳男人的口頭禪。汕頭的翁純賢記得,當年蛇口海關就在凱達廠附近,但凱達妹們都嫌海關工資低,看不上那裡的關員。

  但也因為自身條件太好,凱達妹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周邊工廠男工本來就少,工資比凱達妹高的就更少。因此,凱達廠內不到 10%的男工便成了“香餑餑”。陳雪亮是個靚仔,進凱達廠時雖然只是搬運工,卻十分受歡迎,他每天都要給流水線搬運零件,每次都被凱達妹用各種借口留住聊天。想起當初,他很得意,“那時候每天搬貨都很起勁,工作得很開心”。直到今天,他還被曾經的工友“取笑”,當年被“半條流水線”的凱達妹倒追。

  那個時候,蛇口工業區四海宿舍區住著7000多名女工,整個深圳在册的外來工80萬人,女工占了60萬,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一項調查顯示,深圳女工 65%沒談過戀愛,95%想結婚。但現實很殘酷,1987年的《蛇口消息報》發表過一封打工妹來信,表達了一個青春期少女的情感和心理躁動,她說:“我們甚至忘記自己作為女性的存在,只有一月一次的"例行公事"在提醒我們,你還是女人……”

  對情感的渴望與殘酷的現實碰撞的結果就是,被人稱羨的凱達妹們也必須在寂寞中度過花季歲月,在日複一日的加班中等待青春凋零。黃月洪的宿舍裡住了8個姐妹,她是最小的,其他7個人從23到28歲不等,都沒有談戀愛,一直到工廠解散,大齡未婚者依然不少,有一些至今未嫁。

  然而,這些離開家鄉也離開無形束縛的外來女工們還是在那個相對保守的時代創造了很多讓人吃驚的數字,雖然這些數字在今天看來不算什麼。《蛇口通訊報》的文章《蛇口女工性問題真相》,公布了蛇口聯合醫院未婚女性流產的數據:1986年,247人;1987年,393人。1988年1月到7月,323人……那時,蛇口協議離婚的比例也創下全中國最高,1987年協議離婚占離婚總數的比例為48.1%,1988年上升至78.9%。

  專家學者們可以統計那個時代的許多“驚人”數據,但沒人能統計出在那個以女性為主要勞動力的城市裡,兩性間有多麼深的寂寞與渴望,以及隨之而來的愛恨情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