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河南年輕人出國打工 日本人進來種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4 15:45:26  


 
  第一代80後初出茅廬

  處於世紀末的1999年,各種新技術與觀念不斷衝擊著人們。是年2月,即時通信軟件Q Q誕生,從一開始只有2位用戶,發展到後來的上億,它幾乎改變了年輕一代的溝通方式。

  家在新縣箭河鄉農村的劉宏霞兄弟,當時對此卻一無所知,甚至連電視都很少看。幾年前他們的母親患胃癌去世,令靠務農為生的劉氏父子三人不僅背上三萬元債務,更對未來失去希望。劉宏霞生於1980年,可算是第一代的80後,哥哥劉宏利大他四歲,二人只讀到初中。

  1999年3月,為緩解家庭窘迫的狀況,身為大哥的劉宏利率先走出家門。不到半年時間,他的足跡從大連到太原,再到武漢,先後幹過建築工、搬運工。

  轉眼就是9月。劉宏利感覺在外掙不到錢,帶著他唯一的收獲———在武漢打工結識的女友陳春花回到家中。而此時的劉宏霞,也結束了在附近小廠的臨工生活。正無所事事,一天傍晚,他在電視看到新縣外派勞務培訓中心的廣告,宣傳詞令他怦然心動。

  聽說出國能賺“很多很多錢”

  劉宏霞則不這麼想,“我單身一人,反正年輕,就想出去闖闖”

  如今,他已不記得廣告的具體用詞,只知道大致是出國好賺錢,“很多很多錢”。

  新縣外派勞務培訓中心,當時在全國縣級行政區域中率先獲得外派勞務經營權,具有了前景廣闊的向外輸出勞力資格。中心雖在1984年便成立,但十多年來,其勞務派遣局限於國內,且受到種種政策限制,規模有限。因此,1999年拿到外派勞務經營權後,中心加大了宣傳。

  此時,劉氏兄弟的老父親劉證明,像幾年前老婆剛去世時一樣,將兩個兒子召到面前商討出路。長子劉宏利與女友合計後決定留在國內,目的地是大連,“聽說出國很苦,我何必去那邊受罪”。劉宏霞則不這麼想,“我單身一人,反正年輕,就想出去闖闖”。

  說幹就幹。三天後,劉宏霞拿著舅舅幫忙籌來的1萬元,來到新縣外派勞務中心培訓中心。這時的勞務外派尚未成型,劉宏霞說,培訓集中在體能。“基本怎麼整人怎麼搞,不停要求我們跑步和做仰臥起坐,有時吃飯連雙手都合不攏”。所謂的培訓僅持續了20多天,劉宏霞就帶著僅有的200塊錢,外加幾件衣服,與 30多位老鄉,被送往南非開普敦。

  他們乘坐專業的漁船駛到公海,一停就是7個月。工作枯燥得要命,就是反覆下鈎、起網。劉宏霞與老鄉每天只能睡4小時,運氣好一網能拉上來六七噸魚。

  劉宏霞最終在南非幹了兩年半,2001年回國時掙了7萬元。這筆錢當時可以在老家箭河鄉蓋一棟不錯的房子,但劉宏霞沒有模仿他的不少出國鄉鄰。替家裡還清欠款後,劉宏霞剩下3萬多元積蓄。而他那位倔強的哥哥,1999年去大連做搬運工後,每月收入僅為1800元。次年初他就不幹了,與春花結婚生子後,回到了箭河鄉李窪村老家那棟破舊的土坯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