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初冬的山東大學校園,靜謐清新。清晨時分,繞過曲折的走廊,記者走進位於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文史樓北樓二層的“校經處”。
走進房間,只見中間擺著一張長條桌,桌上擺滿書籍資料。在成摞的古籍中,杜澤遜(見圖,山東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正聚精會神地對從《永樂大典》拆解出的切片進行整理。校勘、標點、注釋……從事古籍整理研究近40年,杜澤遜孜孜不倦,不曾懈怠。
“尋書、讀書成為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杜澤遜的父親是一名語文教師,喜愛讀書。耳濡目染下,杜澤遜從小就喜歡閱讀。受父親啟迪,杜澤遜逐漸學會“帶著問題讀書”。比如讀《紅樓夢》時,父親為他借閱徐振貴編著的《〈紅樓夢〉注釋》配合閱讀,對書中出現的古代文化常識、典章制度等,杜澤遜都會詳細地查閱摘抄。
讀中學期間,杜澤遜最常借閱的書籍之一是《古文選讀》。“這本書編選了許多經典古文,我愛不釋手。”從那時起,他就為自己定下高考時考取中文系的目標。
1981年,杜澤遜如願考入山東大學中文系。步入校園,他沉浸在濃厚的治學氛圍中,一有空閑,就想方設法借閱各類古籍。“只要是跟古籍有關的,我都會借來閱讀。”校園中,杜澤遜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大二那年,杜澤遜在圖書館裡發現了一套叫作《聯綿字典》的書,這是解釋雙聲叠韵詞的詞典。由於無人借閱,封面此前落滿灰塵。杜澤遜拂去灰塵,翻開詞典,一張作者符定一的照片映入眼簾。照片中,編纂該書的手稿高度已超過符定一的身高。杜澤遜深受震撼,在心底立志:刻苦鑽研,努力成為像符定一一樣的學者。
研究古籍,需要大量閱讀做基礎,杜澤遜樂此不疲,“尋書、讀書成為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杜澤遜常常跑到山東省濟南市緯三路上的古舊書店,一頭扎進書堆,找尋各類古籍。一次,為購買《十三經注疏》,杜澤遜省吃儉用了一段時間,才凑夠了買書的錢,“寧願餓肚子,我也要買到想看的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