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PM2.5信息公開 修法更需“緝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0 15:34:45  


  入秋以來,兩次霧霾襲擊了北京,並引起民眾的熱烈討論。10月底的大霧讓“PM2.5”(即直徑小於2.5微米的“超細顆粒”)走進公眾視野,並形成呼籲政府修訂現行空氣質量標準的呼聲。迫於輿論壓力,11月16日開始第二次公開徵求意見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首次提出將PM2.5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而前天,就在第二場霧霾天隨著冷空氣來臨而結束的節點,環保部表示,意見徵求已截止,公眾普遍贊成監測PM2.5。

  從無到有,再到集體發聲,民意獲得勝利。而環保部在這一次事件中反應迅速,危機處理能力可圈可點。環保部的表態,意味著PM2.5進入空氣污染“通緝名單”,已是板上釘釘。

  然而,對於城市居民而言,這僅是一次象徵性的勝利。監測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還有信息公開、污染治理的工作需要開展。然而,需要意識到的是,“定罪”重要,“緝凶”更重要。

  事實上,PM2.5只是一個數值,顆粒物本身並無法對人體健康造成大危害。按照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的說法,PM2.5的危害本質上源自附著於其上的各類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既包括工廠的排放物,也包括日常的汽車尾氣,甚至有實驗證明,吸煙也可以讓周圍空氣中的PM2.5含量短時間內增加2—3倍。

  治理PM2.5,民意已發聲,下一步則要看政府的行動決心。新規要到2016年才全面實施,但鼓勵有能力地區先行先試。國家的“十二五”規劃已經開局,減排被提上了更重要的日程,環境質量更直接地和官員績效評價掛鈎。新標一實施,數據面上多半要下跌。風險面前,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在提前實施與否的問題上難免投鼠忌器。那麼,做點實事又如何?據報道,北京擬將93號汽油牌號調為92號,伴隨牌號的變化,燃油中的硫含量由0.005%降為0.001%。相應地,排放物中PM2.5的濃度也會降低。監測公布PM2.5數據只是治標,最後還要落回到源頭,減排才是治本之道。(時間:12月6日 來源:深圳特區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