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破解“永生尷尬”需法治助力
http://www.CRNTT.com   2017-10-12 17:32:37


  相信不少人忽視了自己正在受到這樣的“綁架”——社交媒體、購物網站、手機客戶端等網絡賬戶中,只有寥寥幾家可以提供注銷服務,其它網絡賬號均遭遇“永生”的尷尬。這種行為給個人信息留下了安全隱患。

  的確。在互聯網服務品類繁多的今天,依然存在著對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侵害的現象。其中之一,就是用戶只有“注册”的權利而無“注銷”權,網絡賬號遭遇到了“永生”的尷尬。對此,雖然一些平台方聲稱,如果放開注銷渠道,黑客比較容易鑽空子,可能會假冒賬號主人的身份注銷賬號,增加用戶的安全風險。其實這都托詞,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才是其“真諦”。對網絡平台來說,體現發展潛力的一個重要數據就是注册用戶數量,有了注册用戶,就有了引入資本的“敲門磚”。如果提供賬戶注銷功能,就要隨時面臨用戶數下降的風險,這是網絡平台所無法接受的。畢竟好看的數據表現,是網絡平台發展的硬道理。相沿成習,注册容易注銷難,網絡賬號遭遇“永生”的尷尬便成了一種行業亂象。

  筆者以為,破解這一亂象不能光靠一般的說教和平台自律,而是需要法治助力。一方面,網絡賬號作為用戶的虛擬財產,用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包括注銷賬號)的權利。這不但得到此前司法判決的認可,也為民法總則所確認。平台私自截留用戶權利,否掉用戶對賬戶的處分權,已經涉嫌違法。另一方面,安全、可靠、可選擇等,是評價一個健康的網絡平台優劣的基本要素。依據《電信與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互聯網平台只提供注册而不提供注銷,已經侵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同時,用戶和服務商之間以開戶為起點構成契約,從合同法角度提供開戶服務而不提供銷戶服務,就是對用戶基本選擇權的剝奪。尤其在用戶有基於隱私保護等合理理由情況下,要求網絡服務商提供銷戶服務理應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合同法的支持。

  無論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事關重大,網絡賬戶可注銷是一種剛需,網絡賬號可注銷應成為“標配”。這首先要求行業以及各個網絡平台自律,盡快糾正注册容易注銷難的惡習。更要求法治助力,以法治思維和手段,堅決向這種行業亂象說“不”。再有網絡平台無視用戶權利,致使網絡賬號遭遇“永生”的尷尬,就要讓其付出相應的代價。(來源:東方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