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跑車上太空 美國航天民間隊帶了好頭
http://www.CRNTT.com   2018-02-12 23:47:21


  美國SpaceX獵鷹重型火箭成功發射的消息傳出以後,朋友圈裡頓時呈刷屏之勢。一些人驚嘆美國航天科技的強大,更多人則感慨我國距離造出這種量級載荷的火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此次發射尤為吸引眼球的一個看點,是獵鷹重型火箭的設計與制造方是一家私人宇航公司。因為SpaceX的老板就是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老板,獵鷹重型火箭這次把一輛特斯拉電動跑車送上了天,堪稱史無前例的商業營銷。而在幾年前,當SpaceX公司首次提出要發射重型火箭時,沒有幾個人覺得這樣的狂想能順利實現。

  早在冷戰時期,航天事業就被認為是國家間的競賽。當時,美國與蘇聯你追我趕地發射衛星、飛船,直至人類登月和發明航天飛機,極大地推動了人類航天事業的進步。但時代在變化,歷史是回旋前進的,航天事業也早就走出了冷戰思維,多國合作與商業利用成了航天事業發展的主流。

  SpaceX等商業公司的成功,強有力地說明了商業公司在航天領域大有可為。在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前,SpaceX利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的“龍”貨運飛船,就已經實現了商用化。美國航天局與SpaceX簽訂合同,通過該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顯著降低了物資運輸成本。

  國家力量在航天技術發展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依然是無可替代的。一方面,人類的太空探索從來不只是“錢”的事,最前沿的航天技術往往是不計回報的,而追求受益的商業機構無法理解這一點;另一方面,只有國家力量解決了最基礎的難題,才能為航天技術的民用化鋪平道路。

  不過,航天事業發展到了現在,已不應該是國家隊的孤軍奮戰。航天技術也從早期單純的科學實驗,變成現在大量商業應用占主流的局面,就連普通人與航天技術的距離也不再遙遠。舉個例子說,如果沒有頭頂上的衛星,手機與車載導航設備就全部要歇菜。只有市場力量的進入,才能充分滿足大量的航天領域商業需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