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獵鷹”高飛的文化啓示
http://www.CRNTT.com   2018-02-12 23:49:10


  北京時間2月7日,美國特斯拉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創辦的另一家科技公司,成功將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并且把一輛特斯拉跑車送到了太空中。這一壯舉成為了全球焦點,也成為國內廣泛關注的新聞事件。這一事件對於國際航天科技的影響以及對中國航天的啓示等等專業話題,已經成為很多大衆媒體的熱門。雖然馬斯克并不諱言發射本身的商業價值以及對於太空競爭和美國影響力的作用,但是作為人類的共同成員,對於人類取得的探索成果,我們理應給予真誠的掌聲。但同時,除了對其科技方面的討論之外,我們也應該思考這一熱點事件背後的文化內涵。

科學不僅是硬技術也是軟文化

  這次的獵鷹重型火箭其實是一次實驗性發射,因為火箭并沒有運載“有用”的東西。而且其一級火箭回收技術,也在之前的發射中實際運用過了。之所以產生巨大的影響,除了火箭本身的有效載荷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次發射是商業性發射,而馬斯克將整個發射行動運作成了一個巨大的太空科技秀,在這個秀場上,三項當今最尖端的技術——航天科技、高科技新能源汽車以及遠距離實時網絡直播——成為3個耀眼的明星,使發射本身的科技意義擴大為社會影響力。

  這一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事件,說明了科學并不僅僅是一種“硬技術”,它還是一種“軟文化”。大家都說馬斯克是個技術狂人,可他在媒體、娛樂等領域的影響力同樣不可小視。能把一個發射弄成傳媒大事件,也說明了他并不是技術宅,而是深諳文化影響力對科技和商業的助推作用。

  從工業革命開始,科技思維就成為社會發展中很重要的一種思維模式,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催生出了濃厚的科技文化氛圍,而這種氛圍反過來又極大地助推了科技的進步,作為文化的具體載體——文學藝術和教育等領域,科技的脈絡比比皆是。而這其中,美國又是做得比較好的。就以我們常見的美式科幻大片來說,雖然很多電影情節可笑,但其營造出的具有震撼性的視覺效果,極大地營造了一種科技氛圍,這對於引導人們對於科技的興趣和重視,是非常有效果的。同時科幻所具有的開拓人類想象力的功能,也很符合現代科學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中的前半部分。很多硬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已經成為現實科技成果,更是不爭的事實。曾經有個說法,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是一代又一代看著《星際旅行》電視劇走上工作崗位的。而這次獵鷹發射中最吸引人的場景之一——那兩枚發射後又自己回來的一級助推火箭,落地時候的漂亮動作,完全就是科幻大片中的感覺,這種似曾相識的快感,跟我們聽熟悉的老歌所帶來的情感共鳴有異曲同工之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