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好科技倫理“方向盤”
http://www.CRNTT.com   2022-03-29 16:53:26


  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個人網絡信息安全……近年來,科技創新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前沿探索闖入“無人區”,面臨的科技倫理挑戰也日益增多。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把“倫理先行”放在科技發展的首位。

  助力疫情防控、推動脫貧攻堅、添彩冬奧會場、賦能醫療進步,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利器。科技也是風險的源頭,從竊取用戶個人信息到算法歧視、算法控制,從對生物技術的爭議到對人工智能的擔憂,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衝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等問題如影隨形。加強科技倫理制度化建設,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已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

  價值理念引領科技活動,科技創新必須倫理先行。愛因斯坦曾說:“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於人自己,而不取決於工具。”現實中,一些科技人員“幹了再說”,先做創新、再談倫理,一些科技企業對新興技術可能產生的倫理挑戰和風險危害預估不足,一些高校學生將倫理視為科技發展的束縛和障礙,這些都是把科技倫理簡單化、虛無化。科技風險不僅是科學判斷,更是價值判斷。如果在用科技“做什麼”時不能正確回答“是否應該做”“應該怎樣做”,就不可能推動科技向善。強調倫理先行,就要旗幟鮮明確立價值理念,把好科技倫理“方向盤”,讓科技創新不背離造福人類的初心。

  科技倫理要靠法律來約束。一些嚴重違反科技倫理的新技術,顛覆人們對生命與自然的認知,挑戰科技治理監管秩序,衝擊社會結構和道德體系。對這種失範行為,不管其“創新能力”有多強、“科研價值”有多高,都要堅決遏制。“基因編輯嬰兒案”中,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通過倫理規則和法律法規,引導規範科研創新行為,體現了用法律守住底綫、劃定紅綫的治理思維。面對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法律應與時俱進,在創新和倫理之間找到平衡,實現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