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為“申碩”批量引進“水博士”?高校不能只盯著大學的名頭
http://www.CRNTT.com   2022-07-25 17:56:03


  湖南小城邵陽突然火了。原因在於當地高校邵陽學院擬花費1900多萬一次性“引進”23名某國外大學畢業的博士,被質疑是教師學歷注水,引發輿論關注。

  為什麼會有同一高校同一專業的大批博士同時到名不見經傳的邵陽學院就職呢?媒體目前的報道是,由於難以引進國內的博士人才,學校不得不采取“權宜之計”,內部選拔一批擁有碩士學歷的教師前往國外讀取博士,“提高教師隊伍中博士學歷的比例”。網友也從該校官網扒出一份2019年的文件,文件顯示,該校決定招聘一批碩士,赴外方合作高校(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等)攻讀博士學位,在讀期間記為該校外聘教師。

  為了提高師資水平,高校資助教師繼續深造,本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些教師就讀的學校,名不見經傳,有野雞大學的嫌疑。無論是馬來西亞城市大學,還是菲律賓亞當森大學,雖然都是中國教育部認證的國外高校,但這兩所高校,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都排不進前1200名。當然,亞當森大學比國內大多數高校還是要有名一些,在2022年上榜QS亞洲大學排行榜,盡管在榜單總共687所高校中排名651名之後,但已經比中國大陸500多所壓根沒有上榜的高校強了。不過,2021年,亞當森大學因為“疫情期間針對中國市場大肆開設低質在綫課程”被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列入“學歷學位認證加強認證審查”名單。而邵陽學院選派到亞當森大學讀博的這批老師,是疫情之前到亞當森大學就讀,但是因為疫情暴發,只在菲律賓待了幾個月就回國了,此後通過綫上課程拿到博士學位。

  那麼邵陽學院為何要花大價錢派人去國外大學讀學術含金量不高的博士呢?原因在於,需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來“撑門面”。該校近年來一直在謀求升格更名為大學,要申請碩士、博士學位點,而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文件,普通本科高校要成為大學,專任教師中碩士學位以上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博士一般應達到20%以上,申請碩士學位點(除藝體類學科),需要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占比25%以上。而邵陽學院教師中的博士數量達不到比例,所以就想到了走捷徑,派校內老師公費去國外不知名的學校讀博,讀完回來繼續在本校任教,學位的學術質量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充數,還是海歸博士,一聽就高大上。事實上,這一招在一些地方院校,并不少見。

  為何不直接從國內招聘博士?一方面可能如邵陽學院二級學院院長所說,學校對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受制於編制有限,而現有的教師難以解聘,無法增加編制來招聘更多博士,只好讓現有的教師去攻讀博士學位,加上國內讀博士學位難度增加,國外水分較大的一些高校就成為優先選擇。

  要減少“水博”,一方面要加強對國外學校學歷學位的認證審查,對於無法保障學術質量的低質量國外高校學位,要嚴格把關,堵住“速成學位”的漏洞。另一方面,對於國內高校的評價,也要改革“唯學歷論”,不把教師中高學歷人員的比例作為評價高校的硬指標,而是更多考察其教育質量。政府對高校的資助,也不應因為“大學”“學院”而分三六九等,而是真正以教育教學質量為指標來分配教育資源。公衆也應改變觀念,不應認為“大學”一定就高過“學院”。只有這樣,才能鼓勵高校不只是盯著“大學”的名頭,而是更注重提高自身的教育質量,走真正的內涵式發展道路。(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辛省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