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豬周期”頻傷中國經濟3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7 15:45:13  


 
  歷史經驗表明,大起和大落往往互為因果,大起不好,大落也不好。短期內豬肉價格攀高已經給養豬戶發出了收益趨增的信號,此時相關部門出台各項促進生豬生產的政策,給予補貼,只會使擴大生產的信號更強,為下一輪生產過剩埋下伏筆。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譚硯文建議,“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要提防生產過度擴張,避免造成新一輪過剩。”

  “讓市場回歸市場,政府管政府該管的事。”江西省上高縣養殖戶黎景陽以自己的養殖經歷向本刊記者建議,從根本上緩解“豬周期”,需要加大科研投入疫病防控,培育和發展規模化生產,提高組織化程度,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信息預警機制。

  本刊記者走訪養殖戶發現,在他們看來生豬價格的周期性漲跌尚可承受,而疫病風險則是最為無奈和憂心的。一些養殖戶反映,由於一些鄉鎮沒有足夠資金建設冷藏設施來儲存疫苗,使得免費疫苗向農戶發放過程中失效。

  受訪專家建議,政府應加大疫病防控和科研的資金投入,提高疫苗免疫覆蓋率;通過深化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疫情監測、疫情報告和疫情處置體系,“有可能的話,政府應支持養豬企業進行科學試驗和研究,並對影響社會公共安全的疫病控制增加投資。”

  吳鐵雄認為,歐美穩定農產品生產的方法是採取國家補貼:比如歐盟每公頃農地補貼是300~350美元,美國是100~150美元。要盡快對生豬業全面實行政策性保險制度,對養豬業,特別是規模化養殖場提供貼息貸款。

  “既不能扶大,也不能扶小,更不能撒胡椒面。”在黎景陽看來,政策應向適度規模農戶傾斜,以獎代補,尤其是支持500頭左右出欄量的小規模養殖戶,向1000~3000頭適度規模戶發展。同時還應注重質量,比如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散養戶飼養的組織化程度;通過發展飼養小區,提高規模化飼養水平。

  要完善生豬監測預警體系,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確保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王濟民說,“目前,農業部對全國200個縣(其中主產縣100、非主產縣100),2000個鄉,6000戶進行監測,但是誤差還是比較大。其中主產縣數據還比較準確,但是非主產縣樣本量較小,至少應該達到500個縣的規模,將誤差控制在5%以內比較合適。”

  7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提出,要減緩生豬生產周期性波動,並出台了一系列促進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有關專家表示,“這些措施是否對症下藥,能否起到實效,能不能既解決當前的價格過高問題,又防止未來的價格大跌,尚需時間考驗,人們拭目以待。”(時間:7月17日 來源:瞭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