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小學生給父母洗腳是愚孝”:這一炮放錯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4 12:56:56  


小學生為自己的媽媽洗腳(資料圖)
  《百家講壇》又一顆星星冉冉升起。被譽為“小於丹”的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昨天下午放了驚人的一炮:“小學生給父母洗腳,不就是把我們推倒的東西又撿起來了嗎?這種愚孝,已經在魯迅時代被推翻,為何現在還要去撿起來呢?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講究的是對等的尊重。”(見8月21日《廣州日報》)

  不知道,“小於丹”的語出驚人的另類語言出自何處,可是這種愚孝的論調實在讓人感到可笑。

  我國的孝文化由來已久,自舜帝的“孝感天下”開始,至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後來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體系成為孝文化。《孝經》可謂是孝文化的經典之作,林語堂先生說過:“‘教’字從孝演變而來的。即‘孝’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可見,加強孝道教化是弘揚孝德的重要一環,中國的《二十四孝》和《百孝圖》等都是進行孝道教化的寶典。誠然,今天在談孝文化的時候,依然要本著揚棄的精神來繼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但是,我們不能像魯迅先生所說“倒洗澡水連孩子一起倒掉”一樣愚蠢的拋棄孝文化。小學生給父母洗腳也是愛心孝道的一種體現,儘管它不是唯一的表現形式,但也給孩子們一次學習感恩的機會。“洗腳”也是一種孝文化的具體實踐。

  在“小於丹”看來是“不對等的尊重”,所以就是“愚孝”。那麼,“小於丹”的“對等尊重說”究竟是什麼?難道子女給父母洗腳就是“不對等尊重”嗎?那麼子女盡贍養父母的法定責任、義務是不是“不對等尊重”呢?什麼是“對等”,筆者的理解是“平等”。“平等”只是相對於法律、權利、人格而言,“桌子板凳一樣高”的“平等”也就沒有了父母與子女、長輩與晚輩之別。兒子永遠叫爸爸是“老子”,而不是爸爸叫兒子“老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