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令監管的尺子朝短夕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2 17:22:16  


  同一把監管的尺子,相隔一個月的時間,兩次丈量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丈量的對象,是在保健品市場上受到熱捧的螺旋藻產品。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關於加強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監督檢查的通知》中,市面上銷售的10多種螺旋藻產品,被檢測出重金屬鉛、砷、汞含量“不合格”。其中一些產品,甚至來自知名的上市企業,並且在國內占據著驕人的市場份額。

  儘管直到一個月後的3月28日,這一下發給各地食藥監局的“內部通知”才經由媒體的報道為人知曉,但市場仍然在第一時間做出了反應:一家被通報的公司迅速停盤,並在複盤後股價大跌;更多消費者在微博上抱怨,自己出於孝心給父母買的保健品變成“毒品”,“真坑人”。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次調查以《保健食品國家標準》為標尺,自然足夠令人信服。

  可劇情卻很快發生了逆轉。僅僅兩天時間後,國家食藥監局公布了一組“最新抽檢結果”。在這一次的“丈量”中,原先“黑名單”上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產企業僅剩下一家,而剩餘12種原本超標的產品,這一回全部安全過關。

  產品還是那些產品,只是丈量它們的“尺子”變了。根據媒體的報道,新一輪的抽檢中,鉛含量的合格標準由每千克低於0.5毫克上升為原來的4倍,因此,在兩次相隔一個月的檢查中,原本超標近200%的產品,才能搖身一變,被宣告為“合格”。

  行政調查結果如此朝令夕改——多虧了“國家標準”這把朝短夕長的尺子。

  作為食品藥品的安全規範,國家標準的更改並非總如此惹人非議。4年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曾經直接推動了國家乳品安全新標準的出台;2010年,衛生部還專門成立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評審委員會,負責有關標準的清理和修訂。

  可在這場關於螺旋藻產品的監管中,標準的改變卻沒有足夠的調查、證據,也缺乏相應的程序,因此並不那麼令人信服。食藥監局的負責人解釋說,做成藥片的螺旋藻產品,因為原料濃縮,重金屬含量的標準本來就應適當提高。可媒體記者卻從《保健食品國家標準》中明明白白地看到,除了“固體飲料”和“膠囊”,其他劑型“一律以0.5作為評判標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