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轉基因之爭要用事實說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11:19:34


  去年12月,崔永元自費100萬元去美國調查當地的轉基因食品,並把採訪過程拍成紀錄片。近日,新浪、騰訊、搜狐三家網站同步推出了這部名為《轉基因報告:崔永元美國轉基因調查》的紀錄片,獲得大量瀏覽和轉發。崔永元本人在微博上稱,他決定本片公益播出,不收取任何費用。

  通過紀錄片不難發現,在轉基因是福是禍這個問題上,即便是在當今科技最為發達的美國也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至少,當地百姓有是否選擇購買轉基因食物的自由,而反觀中國,不僅老百姓對於轉基因的信息知之甚少,相關食品包裝也未注明標識,而且有人還故意設置信息壁壘,為了論證己方的觀點,不惜刻意歪曲外國實情,將美國人稀裡糊塗吃了十幾年轉基因食物拿出來當樣板,說他們“放心吃了十幾年”。相比轉基因食物本身,這些做法的危害性或許更大。

  事實上,轉基因問題之所以會逾越科學領域,成為一個公共話題,“內行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誠然,“轉基因話題要多聽科學家的”,而且通過調查崔永元也承認,支持轉基因的並非全都是利益集團。但就像小崔所言,“雖然科學家懂轉基因,但並不懂社會的全部”。比如之前61名院士上書中央請求加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為什麼多數輿論對此反對?原因就在於,這種凡事求助權力而不是訴諸民意的做法,違背了“民眾應該有選擇權利”的理念。

  要知道,隨著公民意識的覺醒,在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公眾要的不僅是結果正義,還有程序的透明、民意的博弈。而崔永元的價值,恰恰在於打破這種信息壁壘,通過還原真實情況,“讓公眾自己去理解去選擇”。據悉,為了調查相關問題,崔永元自費赴日、美調查4次,而且下一步還準備去歐盟等地調查,“不管得出什麼結論,都會拍成紀錄片,展示給公眾”。對此,我們能不充滿期待?畢竟,轉基因之爭只有更多“用事實說話”,才能避免偏執,回歸理性。(時間:3月6日 來源:雞西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