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湖南大學何以“考不上,轉進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7 11:12:24


1月23日,一名學生在湖南大學校門前駐足拍照。
  湖南大學終於扛不住了,決定撤銷轉入該校的2013級17名外校碩士研究生入學決定,同時啓動相關責任追究程序。在公開信中,湖南大學說:盡管學校遵守了相關轉學程序,但是在審核過程中確實存在把關不嚴等問題。

  這真是一句經典的呈堂證供。既然遵守了程序,何以把關不嚴?把關不嚴,如何還能遵守程序?仔細思之,不免有些悲涼。從媒體報道可知,2014年轉入湖南大學的17名研究生,先在湖南大學以“進修”名義上課並獲得學分,半年後通過轉學,正式進入湖南大學。如此轉學方式引來網絡上“暗箱操作、曲綫救國”的指責。也確實,這17名研究生分別來自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吉首大學、中南林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6所高校。湖南大學屬於“985”“211”高校,而這6所大學與湖南大學並非“同一等級”。吉首大學一位研究生轉入湖南大學的原因為“自己不適應吉首的山區氣候”,還有學生是以“油畫過敏”作為“特殊困難”申請轉學的——在湖南大學看來,這或許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有“特殊困難”可以申請轉學的規定?

  從常理看,知名高校通常不會願意接受非“同一等級”的學校學生的轉學申請,道理很簡單,轉入“素質差”的學生,會影響學校的聲譽和口碑。可為什麼湖南大學卻近乎暢通無阻地對此予以通過呢?“考不上,轉進去”,說這背後沒有權錢交易,誰敢斷言?

  此事件發生,有幾個反思點,首先是教育部的相關規定過於模糊,連基本的公示制度都沒有確立。現在很多人懷疑轉學者非富即貴,並非沒有理由,只有公示才能祛除暗箱作業可能具有的腐敗氣味。其次是對類似高校醜聞的調查,教育部應第一時間啓動程序,而不能任由湖南大學自查自糾,繼續敗壞中國高校的聲譽。

  湖南大學對社會的回應,從最初的符合程序的堅持,到現在承認有“把關不嚴”的聲明,其一路潰敗的軌跡,已初步顯露。如果沒有輿論監督的力量,難言有這樣的結局。但僅僅以“符合程序但把關不嚴”這樣輕描淡寫的說辭,就結束了這次轉學風波,那多半說明教育領域的某些灰色地帶有點過於灰暗,幾近失去了問責的能力。

  信息公開顯屬必要。轉學者的姓名、轉學理由等應接受社會檢視。初審同意轉學的湖南大學研究生院負責人和投票支持轉學的校招生領導小組名單,亦應公示。教育部和紀檢部門也應啓動調查程序,並將最終結果通報。如發現有違法犯罪,則移送司法機關。(來源:華商報 作者:韓福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