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公路只收“養護管理費”?上市公司笑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4 14:38:13


  7月21日起,《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最吸引人的,是被輿論解讀為“高速公路擬長期收費”的新規。

  這條引人注意的新規原文是這樣的:“政府統一管理的高速公路在政府債務償清後,可按滿足基本養護、管理支出需求和保障通行效率的原則,重新核定收費標准,實行養護管理收費。”輿論將它解讀為明白易懂的“擬長期收費”并不算錯。

  從文本上看,這沒什麼問題。高速公路需要養護、管理,需要花錢,錢從哪裡來?要麼財政開支,要麼使用者付費。“長期收費”的邏輯就是這麼簡單明了。

  有人問,之前被合并入成品油消費稅的“養路費”(即燃油稅)去了哪裡?交通運輸部法制司副司長魏東解釋稱,多年來非收費公路的養護資金主要來源於返還的成品油消費稅,收費公路的養護經費由通行費收入負擔。目前成品油消費稅中“交通轉移支付資金”僅能滿足現有普通公路一半的養護管理資金需求,不具備承擔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支出責任的能力,高速公路養護資金在償債期和經營期結束後,需要建立科學規範穩定的資金保障制度。

  按照“征求意見稿”的意思,隨著償債期和經營期結束,高速公路將進入日常維護階段,只收取一些費用滿足日常養護、管理支出和保障通行效率。這給人的感覺是,一旦償債期和經營期結束,高速公路管理和運營再無“利潤”空間,高速公路將重新成為“公共利益”。

  但市場卻不這麼看。就在7月21日公布“征求意見稿”當天,受高速公路擬長期收費消息影響,高速公路板塊13只股票集體漲停。投資者對“征求意見稿”有錯誤解讀嗎?既然從“征求意見稿”條文中,看不出“養護管理費”有利潤空間,那麼投資者為何仍然將收取“養護管理費”視為“利好”?

  原因無他,至少從目前看,收取過路費幾乎是所有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投資者,包括短綫炒作題材的機構和個人,沒有人相信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這筆最重要的收入會在償債期和經營期結束之際,“不翼而飛”。

  這是因為兩個地方易發生貓膩。一是“養護管理費”如何核定。“征求意見稿”規定,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收費標准,應當低於償債期和經營期的收費標准,根據實際養護運營管理成本、當地物價水平以及交通流量等因素計算確定。

  首先,這只是一種原則性規定,實際執行中,彈性很大。其次,如果高速公路的經營管理主體是上市公司,那麼如何保證一家上市公司的收費行為沒有利潤衝動。因此如何收費?收取多少?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比如當初一些地方“養路費”的收支就是一筆糊塗賬;而後來合并進入成品油消費稅,返還給非收費公路以作養護費用的數額大小,至今沒有公開數據,返還依據是什麼,也沒有說法。

  二是“征求意見稿”第十三條規定,“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實施收費公路改擴建工程,將一級公路改建為高速公路或者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且增加政府債務或者社會投資的,可重新核定償債期限或者經營期限。”公衆有理由擔心:隨著償債期或經營期臨近結束,有的地方政府或高速公路公司是否會“刻意”改擴建公路以延長收費時限,這樣的例子實際已經出現。

  大家知道,有所謂“黃宗羲定律”。中國歷史上,為減輕農民負擔,政府將各種雜費統一歸并到“正稅”之後,過不了幾年,在“正稅”之外又會重新生出新的雜費,結果農民負擔越來越重。

  公路收費也是這個道理,明明2008年養路費已并入燃油稅了,但高速公路的收費并沒有降下來,按現在的“征求意見稿”還有繼續增長的傾向。若真是只收“養護管理費”,那麼為什麼公路的上市公司都笑了呢?(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任大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