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考研公平還須多方保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30 15:21:45


  從目前網上的爆料材料來看,證據多來自一些考研微信群、QQ群和一些考研機構微博流傳答案的截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刑法修正案(九)》就將考試作弊列入犯罪: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試的試題、答案的,最高可判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外界認為這次將會是“最嚴考研”。孰料,刑罰之下,還是出現了疑似考題洩露的現象。

  我們期待盡快通報結果,不管看到的是小題大做、虛驚一場,還是監守自盜,抑或是培訓機構的尋租黑幕,都將是對教育公平的強力捍衛。

  今年全國考研人數在雙連降後有所反彈,在極小部分考生投機取巧、想走捷徑的同時,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寒窗苦讀。如果有人在洩露國家秘密中成為漏網之魚,就是對他人命運的不公平。

  目前,處理結果未出,波及面有多大、情況有多嚴重尚是未竟之問。所以,最關鍵的補救辦法還是落實強化複試,認真做好面試複查工作。此外,我們更該吸取教訓,建立起更加健全公平的考試選拔制度。

  刑罰之下仍然有人鋌而走險,既暴露出個別人對學歷層次、功利教育的推崇,也再次表明遏制作弊行為,法律威懾只是一個方面,也還存在薄弱之處。在已經入刑的背景下,還可以嘗試建立追究民事賠償制度。畢竟,洩題不僅是對考試公信力的損害,更會造成考試成本的浪費。進一步提高違法成本,理應是一種“強迫”向善。

  同時,也有人會把洩題歸根於教育生態。因為對分數的過度重視,因為綜合的人才評價體系的不完善,衍生出了許多利益寄生者。一些培訓機構不以洩題為恥,反以此為噱頭招生為榮。一方面負責招攬生意和牽頭對接,一方面又拉攏某些命題專家或者關系密切者成為“培訓名師”。所以,根治洩題亂象,不能靠考前簽一張誠信承諾書解決,需要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考研事關考生切身利益和國家人才培養質量,其嚴肅性毋庸置疑。但考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全社會公平與否的考驗。象牙塔下,不容有人在“灰色地帶”自由行走,更不准上演“權力通吃”的幕後游戲。

  我們希望今後所有考生都能擺正心態,自覺摒棄想走捷徑、拿錢辦事的行為邏輯,以扎扎實實的奮鬥換來深造之機。教育、工商等相關部門在考前就能做好多方工作,明確責任分工與倒查機制,積極排查隱患、系統整治暗流,確保給考研族一個公平的入口。(來源:新華網 記者:向定傑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