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韓春雨實驗 應啓動學術調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4 11:50:31


 
  這也是部分網友現在就給韓扣上“造假”帽子的原因。由於韓春雨和河北科大對待質疑至今并沒有表現出科學的態度,甚至把媒體報道有科學家說能重複實驗,作為調查結果,拒絕“自證清白”,還有支持韓的人,以質疑是陰謀、是其他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的故意打壓來反對質疑,就讓這起本來屬於學術爭議,也容易解決的學術問題,變得複雜起來。但無論如何,輿論的只是歸輿論,這不能代替學術調查和學術評價,只有學術的歸學術,才會將韓春雨事件拉回學術軌道。

  最近,日本科學家連續十幾年獲諾貝爾獎引起中國科學界反思。這就不得不提到2014年轟動日本的小保方晴子事件。小保方晴子發現STAP“萬能細胞”的成果發表在《自然》上引起轟動,但隨後遭遇質疑,其所在理化學研究所針對輿論的質疑,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這篇論文材料的可信性。調查委員會認定小保方研究過程中存在“捏造”和“篡改”圖片行為。這一事件最終以小保方辭去職位,博士學位被取消,向公衆道歉告終。

  在任何國家,都可能出現學術造假,關鍵在於是否有對學術造假的自淨、糾錯機制,日本的學術發展,與其重視學術誠信密切相關。學術造假是個體問題,而缺乏自淨和糾錯機制,則是學術環境的問題。離開了自淨與糾錯機制,就將使學術置於一個嚴重缺失誠信的環境中,這是嚴重阻礙科學家創新的,甚至會讓很多公共資源用於糾纏基本的學術常識問題。(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蔣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