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共享單車又是一場資本泡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4 12:19:40


 
  ofo創始人戴威對媒體表示,海外小黃車的成本略高,算上設計、制造、報關、運輸,一輛車的成本在100-120美金。ofo在國內尚未實現盈利,出海後,ofo定價提高,比如在美國是1美元,在英國是1英鎊,可能會有利潤空間。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以進軍海外市場為代表的新的“規模之戰”,在一定程度上或許可以為單車公司在資本市場講出更動聽的故事提供鋪墊。同時,也使得一家單車公司如果想在市場保持競爭力,就必須要有更多的資金投入進來。

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對於任何創業企業而言,都需要時間來探索商業模式,目前我們還專注於提高用戶體驗,暫時還沒想盈利的事。”摩拜CEO在最近的一次媒體專訪時,對於盈利模式依然諱莫如深。

  事實上,共享單車盈利模式不清晰,是今天的共識。小藍單車CEO李剛在沒有創辦小藍單車之前,曾對媒體說,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創業都是耍流氓。但是,在創辦小藍車之後,他也選擇了改口,“就算不考慮盈利,又能怎麼樣?”

  此前,多位共享單車的業內人士也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到考慮盈利模式的時候,最主要的是做好用戶體驗。

  “想進入這個共享單車市場的財務和戰略投資人非常多,目的各不同,有為自己產品提供協同效應的,有低價獲取用戶數據的,有希望獲得高頻用戶入口的,為財務創新提供工具和場景的,為基金刷pr存在感的……不一而足,估計唯一大家都不提的是如何賺錢。”梅花天使創投合夥人吳世春曾這樣對媒體表示。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那些大的共享單車公司,依然受著市場的追捧。只不過,在單車內戰已接近尾聲,并且沒有新的模式出來的今天,那些新入局者,或者打算在“單車巨頭”不願進入的三四綫城市裡大展手腳的廠商,如果融不到資金,便很難再延續下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