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超級工業污水滲坑”治理之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4 13:36:56


 
  記者從大城縣政府了解到,2016年底,縣政府已將兩個滲坑治理工程列入2017年縣政府重點工程,投資預算3848萬元,對滲坑污染進行徹底治理,并盡快開展治理招標有關工作。
 
專家稱污水、土壤治理成本較高

  在環保專家彭應登看來,污水滲坑治理除了成本高,還面臨一些難點。

  “當地政府曾委托專業治污公司對滲坑內的污水治理過,但是效果不好,為什麼?就是因為對污水的來源與水質狀況摸得不徹底,所以沒有制訂出一個很精准的治理方案。”彭應登說。

  據他介紹,目前環保界對污水滲坑的修複方法分為原位修複和異位修複。原位修複指對污水滲坑就地修複,異位修複則是在滲坑旁邊建污水處理設施,把滲坑的污水、土壤、地下水移出進行處理。

  他傾向於原位修複和異位修複相結合的方法。“異位修複的效果更好,但是經濟成本巨大。如果將污染區劃為生態類用地,修複後的地塊不用於商業居住或涉及食物鏈的農業生產,那采取原位修複,成本可能低一點,修複時間也相應較短。”

  但無論采取何種方法,當地都將面臨著修複時間長、資金投入大的考驗。

  “估計僅污水處理就需要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複周期更長,快則3到5年,慢則5到7年。”彭應登說,以17萬平方米的污水滲坑為例,據他估算,要完全恢複生態面貌,資金投入可能超過2億元。

  他算了一筆賬,1立方米工業廢水的處理成本是5到7元,在深度未知的情況下,以17萬立方米計算,需要約百萬元,處理裝置的投資也需要約2000萬元。

  “土壤和地下水修複更為昂貴。”彭應登說,一立方米污染土壤的修複需要1000元,17萬立方米就需要1.7億元,“而且土壤的邊界和地下水污染的邊界難以確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