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07篇論文被撤,是什麼造成醫學界大面積淪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5 16:33:15


 
  王春法稱,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發生後,出版集團沒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總有人不道德,因此需要有規則。目前是缺乏懲罰機制。”長期關注衛生醫療領域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對《財經》記者評價這一事件時分析,懲罰的力度大到了邊際違規人數減少到執法者不費勁就能查出來的地步就行了。也就是所罰之事還沒有變成接近於零時,需要漸進加大懲罰力度,直到達到可接受的地步。

  除了此次事件已暴露出的評審機制不完善、懲罰機制缺乏外,從根源探索,醫療領域出現這樣嚴重的造假風波,與職稱評審機制等不合理的“緊箍咒”也是息息相關。被論文“綁架”的職稱評定

  大面積的學術造假,源自於國內醫療學術界對登上國外期刊的饑渴,而這份饑渴背後,“論文至上”的職稱評審機制影影倬倬。

  2016年8月26日,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了一份該省衛生技術人員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條件的征求意見稿。在這份意見稿中附帶了一份《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推薦學術期刊目錄及分類建議》,劃定了931種指定期刊,規定各機構研究者的論文需要登上目錄中的期刊上,才能被計算在職稱評定中。

  類似的“論文硬標准”在全國範圍內通行。2015年2月,丁香園網在約2000名三甲醫院醫生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26.87%的醫生表示,在中級職稱的評定中需要1篇核心期刊的論文;23.55%的醫生表示,需要2篇核心期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