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限塑令淪為“賣塑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3 12:34:37


  兩頭蒜、一個西紅柿、幾個小芒果……別看筆者就買了這麼點東西,超市導購依然盡職盡責地用透明手撕連卷塑料袋將它們分類裝好、稱重、貼價簽。結賬時,收銀員還會問一句:您需要塑料袋嗎?大部分人都選擇花幾毛錢買個塑料袋,然後窸窸窣窣地裝好物品走人。9年過去了,“限塑令”幾乎名存實亡。甚至讓人感覺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鋪隨便給,大超市從中賺得鉢滿盆滿——手拎袋一律收費,連卷袋則以強制消費的方式轉嫁到商品價格中,使“限塑令”淪為“賣塑令”。

● 析因“限塑令”有可塑性

  從消費終端來說。在農貿市場,沒有哪個商販堅持“限塑令”而不給消費者免費提供塑料袋。因為只要有人提供,他的買賣就會受影響。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從大超市來說,盡管不再向消費者免費提供購物袋,但可隨便買,這反而提高了超市提供塑料袋的積極性。同時,超市內的塑料包裝袋是可以隨便用的,甚至有市民圖方便,過度使用這些包裝袋。顯然,消費終端限塑的效果幾乎為零。

  從生產前端來說。塑料袋的生產成本太低,而紙袋或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過高,何況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還可冒充可降解的塑料袋,這就使得生產商更願意生產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那麼從前端就一敗塗地,去要求終端自然費力不討好。

  從監管的事前事中事後環節來說。監管也存在可塑性。不管是生產前端還是消費終端,監管的力量和巨大的市場相比,就是每天24小時盯著也不會有明顯的作用。往往是前腳查完走人,後腳照買不誤。顯然,被動性的監管也不討好。

  那麼,這就需要考慮從制度上給予剛性加持,減少“限塑令”的可塑性。

  一是通過稅收杠杆調節生產商的行為。比如生產不可降解塑料袋實行高額稅收,生產紙袋或可降解塑料袋,給予相應環保補貼。讓生產商覺得生產後者更合算。這就從源頭上減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泛濫。而即使生產不可降解塑料袋,也必須在塑料袋上印上廠家名稱地址,以便於監督。

  二是環保執法中要納入塑料袋消費的項目。特別是來自上面的環保督查,不僅要暗訪工廠,也要暗訪農貿市場。這就倒逼地方政府讓“限塑令”硬起來。

  實行強硬的“限塑令”,不必擔心給市民帶來不方便。事實上,很多市民家裡都有不少紙質或環保購物袋,只要市民從市場上拿不到塑料袋,就會慢慢養成自帶購物袋的習慣。

  總之,生產前端導引,消費終端倒逼,“限塑令”就不再是“不通則痛”。 丁慎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