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務APP應做好“務”字文章
http://www.CRNTT.com   2017-12-28 23:49:20


  在電子政務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用於手機端的政務APP逐漸開始流行起來。很多地方政府不僅拿出不菲的財政資金開發政務APP,且專門發文下達任務,指令下級單位推廣使用。然而,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把政務APP變成了“手機上的政績工程”,耗費財力、人力大搞開發,後期卻疏於管理和維護,導致運營不善。本是向群衆宣傳政策、溝通民情、提供服務的政務APP,結果變成了“僵屍APP”,難逃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之嫌。

  這些“僵屍APP”閑到什麼程度呢?報道中有幾點總結:一是下載量少,相關搜索顯示,很多都顯示“少於1萬次安裝”;二是信息量少,某縣2015年5月上綫的黨政客戶端,“除了一張風景圖片外,沒有任何內容”;三是更新頻率低,常常是上綫熱鬧一下,此後長期不更新;四是功能差,有的政務APP的評論顯示“頁面根本打不開,閃退”。這樣的政務APP在實際應用中所能帶來的用戶體驗也就可想而知,尤其是對普通人來說,除了相關部門發文強令要求,實在想不到有什麼下載的動力和理由。

  對網民來說,這樣的“僵屍APP”似曾相識。前兩年,一些政府網站也曾因為“不及時、不准確、不回應、不實用”等問題遭到公衆詬病,被稱為“僵屍網站”,以致國務院發文專門整頓。稍作比較不難發現,“僵屍APP”無異於當年“僵屍網站”的翻版,暴露的是電子政務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一方面,現實中,政府機構在自上而下的層級設置中往往要求“對口”,但在虛擬的電子政務環境中,是不是上面的局裡有客戶端,基層的處所也要對應開發一個,就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在電子政務平台的搭建過程中,所謂的平台矩陣到底應該如何界定,是要求每個部門單獨運營,還是應該強化融合效率?

  除了加大公開和增加公衆參與,電子政務的一個重要著眼點就是效率。於外部而言,這個效率主要是通過與公衆互動來體現的,如市民的投訴能不能得到快速回應,市民的網絡辦事申請能不能得到更快響應,等等。因此,作為電子政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務APP要做好“務”字文章的第一層就是“服務”,即從部署開發設計,到運營應用,必須緊緊圍繞公衆需求。倘若開發政務APP只是為了“裝點門面”,或者在運營過程中缺乏服務意識,自然就不會吸引公衆關注使用,就增加了變成“僵屍”的可能性。

  第二層是“政務”。現實中,政府部門之間因為信息交流存在滯後性,很容易產生“信息孤島”,影響政務協同的效率。信息技術的出現,按理說應該可以為強化政務協同創造極大便利,假如這個時候同一種業務的上下級部門再各自開發一套客戶端,反倒容易因為接口、標准不一影響交流的效率,導致新的“信息孤島”。這就要求在平台開發中,著眼於政務服務的整體性,注重頂層設計,即涉及一種政務服務,盡量由高層級主導,同時向下開放接口,既解決內部交流的入口和標准不一的問題,又盡量避免基層部門因為人力財力不足所產生的單獨運營維護難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