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獵鷹”升空 認識差距是中國進步的前提
http://www.CRNTT.com   2018-02-12 23:38:55


 
  與美國表現出的“懼怕中國”大相徑庭,中國網絡上經常彌漫著盲目的超美言論,諸如“美國震驚了”“美國嚇尿了”等字眼滿屏亂飛。一些人有這種想法,一則與媒體大肆渲染有關,比如動不動就說中國再次“創造歷史”;二則是美國在航天和其他相關行業的“沉寂”給外界造成了錯覺。就連一些專家也在搖旗呐喊。比如,最近就有中國學者聲稱中國在經濟、國防、科技等多個領域已經超過美國,既引得不少中國人熱血沸騰,也更堅定了一些人“中國超美”的認知。但這種盲目自信和自我定位不准,不但容易迷失自我,還容易削弱競爭之心,讓中美差距被繼續拉大。

  除了心態上,中國也須在競爭思維和運作模式等方面看到與美國的差距。美國能够保持在航天技術上的絕對優勢,在於美國除了政府投資外,也鼓勵各類民營資本參與航天事業,讓民營企業與NASA形成了競爭關系,進而保持了美國在航天業領域的充分活力。。比如,美國休斯公司、美國聯合發射聯盟等都屬於民營企業。如NASA當年研制“土星五號”時花費了65億美元,但SPACEX公司的“獵鷹”火箭從立項到升空,僅花費1億美元。因為節約了大量成本,SPACEX公司承接的商業發射價格也極具競爭優勢。這種優勢又會轉化為利潤,最終推動技術的升級和進步。

  中國的航天業基本依賴於幾大國有軍工集團,這樣的優勢在於“集中力量辦大事”。但相較更講求效率和冒險精神的民企而言,中國只用“國字號”的思維和模式則存在著活力不足、資源浪費等弊端。透過“獵鷹”升空,中國人應該看到美中之間的差距,進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穩健地走自己的路。再有,要確保一種清晰的自我認識,確保一種抱持尊重學習對手的心態,這是比認知技術差距更為重要。(來源:美國《僑報》 作者:僑報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