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罕見病政策利好接踵來“襲” 不僅僅是減稅,藥價高昂仍待破解
http://www.CRNTT.com   2019-02-20 16:45:16


 
  王震表示,“藥品創新能力低是導致我國重病患者‘無藥可用’或‘被迫選擇高價進口藥’的關鍵性原因之一。我國大量所謂‘新藥’,其實多是‘改頭換面式的假創新’,缺乏實質性創新。

  王震指出,“壓低成本以留足‘返利’和‘回扣’空間是我國藥品企業不願意進行實質性創新投入的考慮之一,而這背後的原因則是我國公立醫療機構由行政壟斷背景下的‘以藥養醫’,以及由之引發的醫院、醫生對‘高價藥’的偏好。”

  王震介紹,在我國醫院的收入來源中,藥品收入占30%-40%,最高的時候占60%;而在藥品的價格構成中,生產與流通成本(含利稅)僅占30%-35%。

  據了解,我國在2015年6月前對藥品實行“價格管制”,對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進行“最高限價”,此後進入市場定價階段。

  2015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除外),建立起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王震說,“2015年之前,政府限價的同時又實行省級集中招標采購,多數是‘低價藥中標’。在醫療機構和醫生偏好高價藥的情況下,企業沒有動力做實質性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顧問楊團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不光是藥品生產問題,這與國家醫療體制有較大關系,現有醫療體制不改,回扣利益空間太大,導致藥品價格難以下降。如果生產、流通體系不改,仍不能達到患者終極受益的目標。

政策紅利釋放影響

  此次的罕見病藥品增值稅降稅前,已經有過一輪制造業藥品降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