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每個人都是抵禦“網暴潮水”的一份子
http://www.CRNTT.com   2022-01-26 17:31:25


  從劉學州發布在網上的遺書和此前的諸多報道來看,劉學州走上絕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留下的一些說法也要由相關部門調查後證實真偽。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在這起悲劇中,網絡暴力是壓垮劉學州的稻草之一。

  和那些典型的尋親叙事相比,劉學州的故事複雜了很多。比如,他與生父生母相認後發生過什麼,他是否提出要對方給自己買房或租房,是在什麼情境中提出的,他的母親究竟為什麼要把他“拉黑”。這些問題,且不說普通人,即使是公權力量介入也不見得能全部搞清楚。

  然而,一些與整件事毫無關系的人,憑著零碎的、未經審慎核實過的信息,便對劉學州發起了言語攻擊。在他的社交平台評論區,有人說他利用尋親立人設博同情,有人說他小小年紀心機重,還有人直接謾罵侮辱……

  網絡暴力的危害,早有前車之鑒。2018年,四川一位女醫生在游泳館與一男孩及其家長發生衝突,其後因遭受嚴重網絡暴力自殺身亡。同年,一位自殺未遂的女護士被網友指責,一面在遺書中賣慘一面有不少高消費行為,導致其二次自殺身亡。

  相比費時費力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大部分人似乎更願意選擇直接得到一個結論。互聯網時代,這種特性被數倍放大,許多網友急切地站隊,對事情不是徹底支持就是完全反對,有時甚至到了拿著結論找論據的程度,仿佛人人都能當法官,人人都能審案子。再加上匿名空間中,人們會有意無意將個人情緒不加掩飾地發洩到引起其注意的人與事之中,網絡暴力由此而生。

  相關網絡平台重運營輕管理,重流量輕引導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網絡暴力行為的出現。

  現實生活中,若是有人故意謾罵侮辱他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最高可被處十日以下拘留。然而在多起網絡暴力對當事人造成實質性傷害的事件中,幾乎沒有一個具體的誰為此付出過代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