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大學”是假的,但是能鑽的空子卻是真的。在特定歷史時期,“野雞大學”難以查證,容易被一些投機分子所利用。隨著時代進步,那些赤裸裸的行為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型現象。不久前,邵陽學院引進23名菲律賓博士,背後正是一些國外正規院校通過降低錄取標准、畢業要求、縮短學習時長等方式來大量招收學生。這些“學歷包裝”現象更為隱蔽、更難以查證,但對中國學術信譽影響更深、傷害更大。當前,國內需要“學歷包裝”的仍大有人在,國內外的信息不對稱仍客觀存在,類似問題是需要引起警惕的。
“學歷包裝”最令人不齒的地方在於,有的人循規蹈矩,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抵達終點綫,有人卻輕鬆坐上了“火箭”。如果學歷是可以買的,那還有多少人願意寒窗苦讀、“坐冷板凳”呢?對“學術混子”的包容,就是對普通人的不公。相關部門不妨借此機會,對各個大學、各個科研單位來一次徹查,讓大家都曬一曬簡歷和論文,看看到底誰是混子。(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