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部分商家可能會用盲盒手段銷售商品,原來產品可能只有一兩千元,打包成盲盒後售價變成了五六千元。”郭衛紅介紹道,這種原價與銷售價格差距過大的行為,如今在新的規範下可能構成哄抬物價或價格詐騙,“建議盲盒商品的價值不能遠低於盲盒的售價”。
門檻提高加速出清
“盲盒的概念最早是由國內潮玩頭部公司泡泡瑪特首次提出,并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沙利文執行總監朱一鳴認為,2019年被稱為中國盲盒的元年,隨著盲盒潮玩的火爆,這種形式也被越來越多行業借鑒,“其中有些企業以盲盒之名,行欺騙消費者之實”。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各類商家頻頻打出盲盒概念牌,用福袋、大禮包等形式向消費者傾銷庫存。
“尤其是各種季末,用一兩件很貴的爆款做誘餌,其實大部分禮包裡都是積壓的庫存。”一位電商從業者告訴記者,此前市面上大量的禮包內容與價格完全不成正比。手段一旦被濫用,消費者的權益就受到侵害。
“此次規範指引無疑將會提高行業的進入門檻。”朱一鳴認為,在此背景下,盲盒或將擺脫淪為營銷手段的命運。“比如規定對於盲盒類型、抽取程序概率的要求,都會增加進入者的成本,再加上對於盈利的限制,將加快尾部不規範小廠商的出清,行業集中度將有所提升。” |